第62章 朝廷的收支(2 / 2)
“诸位大人,皇上说到这个份上了,那就开始吧”
在场众人见势如此,也纷纷准备进言,只是心里已经默默地把之前想让皇帝节约的话给省略了。
<div class="contentadv"> “李汝华,自万历四十四年起,你就担任户部尚书,至今已四年有余了,算是朝廷的财政大管家。我们既然要议,就要明白朝廷度支情况,这你最清楚,先来讲讲吧。”
李汝华早有准备,闻言拿出手中的题本,开始说了起来。
“臣查《会计录》,朝廷每年正常的岁入额为1461万两,三次加派辽饷额为520万两,共计总额应收为1981万两。
其中归入内府的约600万两,真正属于户部作政府开支的,除本色(物料、粮食等)以外,折色银子应为920万两左右。但今年户部太仓银实际入库总额为583万两,相差337万两。
所幸陛下英明果决,前拿出130万助辽饷,今日拿出200万两接济朝廷。这才堪堪度支平衡,不然臣哪怕左右腾挪,也怕是无回天之力。”
李汝华把朝廷财政的账算的很明白,朱由校也听得很明白。但他也有两个疑问,内帑收入他是知道的,不可能每年收入这么多。于是问道:
“如果每年有600万两归内帑,十年可就6000万两,而现在内帑也堪堪能够维继,不可能这么多,其余的去哪了?”
李汝华早就想到皇帝会这么问他,这也是他准备向皇帝建言开源的措施之一。
“陛下,每年内帑确实岁入600万两,但这只是把许多物料价格简单相加。内府之600万,除了金花银、籽粒银等是银钱外,余皆丝绵、绢匹、蜡茶、颜料等物之用也。
臣想每年皆收丝绵、绢匹、蜡茶、颜料等物,朝廷每年用度不完,导致许多物料都积朽腐烂而不能用,其中又有中饱私囊者不计其数。
因此臣斗胆向陛下建言,每年可将朝廷征解京城与南直隶内库的丝绵、绢匹、蜡茶、颜料等物一半以折色(换成白银)征收,押解太仓。如此,可获银百万,即可足陛下之用,也可减少耗费,弥补国用。”
他这么一说,朱由校就明白了,明代虽然实行了一条鞭法,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用白银征收,特别是交给内库皇帝的用物,许多都是实物缴纳,损耗又多,不易征收,如此还不如换成白银呢。
不过李汝华说的是把这钱交给户部,这让他有所顾虑。
李汝华见朱由校有所究竟,于是乘胜追击道:
“陛下,哪怕折色一半,内帑物料也足够内廷度支,并且每年发往内库的金花银、籽粒银都是没变的。”
他这个心思朱由校哪能不知,不过想了下既然都给了两百万,那就再给点也无所谓,反正很多补用都浪费了,与其烂在仓库里,还不如用作国用。不过朝廷这么搞,那自己也得想办法赚钱了。
“那可以,那就按伱所奏,把一般物料折色归户部。内帑现在也度支困难,以后此等事就休要求助于内帑了。”
李汝华自是连忙点头答应。
“李爱卿,除了此事外,朕还有疑问,为何今年太仓银实际入库总额会差337万两?”
求收藏,求追读,求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