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南洋攻略(1 / 2)
第387章 南洋攻略
众人闻言暗暗心惊。
他们以为大明商社只是贸易便行了,但没想到皇帝为了防止海盗,居然要让大明商社修建西洋大船,还要卖火炮给大明商社。
作为长期航海贸易的黄程和郑芝龙,自然知道这么做在航海贸易过程中最正常不过了。
但他们就怕朝中官员听到后,定会反对,这让他们既惊讶又有些不知所措。
“陛下不可,克虏炮国之重器,怎么可以轻易授予商社,这么做满朝臣公肯定不会应允,定会招致巨大非议。”
卢象升最先反应过来,哪怕他跟黄栋等人关系再好,也不会想让大明商社拥有火器这等利器,于是当即站起身拱手劝说起来。
卢象升的担忧朱由校自然明白。
但是在他的规划中,大明商社不仅要在大明疆域内经商,以后还要前往东南亚、印度、欧洲等贸易。
甚至等条件一成熟,还要成为我大明殖民美洲、澳洲的排头兵。
毕竟现在澳洲还没有人口,而美洲虽然很多地方被西班牙地方统治,但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去。
更不要现在台湾、吕宋、印尼等地都有很多空白之地,现在大明参与到这等大航海时代,恰逢其时。
因此在朱由校心中,大明商社定位就类似于大明版的东印度公司,拥有武装是再正常不过了。
也正是如此,朱由校才会让他们去澳门学习、铸造船只。
大明的船只业固然发达,船厂铸造的福船、广船、乌尾船也可以在前往日本、东南亚等地,但如果只乘坐大明的船只前往美洲、欧洲,朱由校没试过,也不知道行不行。
虽然历史有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了非洲,这说明大明的造船工艺也不差,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闭关锁国,大明的船只制造业相比国初已远远不如。
因此以后想要远航美洲、欧洲,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吸收欧洲的造船工艺,以壮大自身。
在朱由校的记忆里,目前欧洲船只,特别是西班牙的远洋船只一般都是盖伦帆船。
这种船只一般有4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标准长度为五十米,排水量小则三百,多则一千吨,船只有数层超长甲板,尾楼很高。
如果往大了修,这种盖伦船尾甲板可以有七层,排水量达两千吨,有较好的续航力。
这让其拥有足够的空间可供大量的船员居住,以及容纳返航时搭载的货物,因此在很长时间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朱由校对此还是馋的不行,如果大明能掌握这种船只建造技术,并应用到水师过程中。
那以后在亚洲定会无往不利,无论是以后运送货物,还是装备火炮海战都很有优势,西班牙人、荷兰人也不会惧怕。甚至以后去澳洲、美洲殖民也会极其方便。
“爱卿多虑了,如果真要卖给大明商社,朝廷自会有一套制度。克虏炮毕竟是国之重器,并不会随意售卖,到时候定会派武官到船上,专门负责火器之事。”
卢象升一听这话,稍许放下心来。
而郑芝龙对于皇帝这么说并不意外,毕竟大明商社可是皇帝是大股东,哪怕装备克虏炮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列入水师。
不过他刚才也在暗暗思量皇帝刚才的话,据他所知现在澳门是有造船厂的,也会接大明商贾的单子,因此这个建议还是有可行性的,他也知道有许多大明工匠会制造西洋商船。
“陛下,小人的舅舅经常来往于南洋,对于西洋船只也是知道的。并且小的还听说在澳门、以及吕宋的马尼拉有许多大明船匠会制造西洋帆船。
依小的看,我们可以一边委托澳门等地制造,一边招募大明船匠来天津、南直隶,消化他们的技术。到时候完全可以把这些技术收为己用,改进我朝船只。”
郑芝龙说着就望了一眼身后的黄程,朱由校也好奇地看望郑芝龙身后的中年人,他进来就好奇此人是谁,原来是郑芝龙的舅舅。
“这个提议倒是可行,就交给你去办吧,如果能招募大明工匠来京畿制造那就最好不过了,到时候定好好赏赐你。”
随后他便望向黄程,饶有兴趣的说道:
“朕早就听郑芝龙说起过你,他说伱经常前往南洋贸易,不过南洋这么大,朕对此地很感兴趣,就是不知道你去过南洋什么地方?”
听皇帝这么一问,众人随即望向黄程。
与其他人不同,这是黄程第一次见皇帝,还在这种突然的场合中,这让他顿时有些紧张。
原本以为就站在一旁就行了,没想到郑芝龙有意提及他,让他被皇帝所注意。
现在见皇帝询问,只能强行稳住身形,深吸一口气站出来拱手道:
“这是小的外甥谬赞了,不过小的出海很多次倒是属实。自之前为了讨生活,机缘巧合之下在万历年间出海前往南洋。
南洋这么大,小的去过吕宋的马尼拉城,此地为佛郎机人所筑,我大明人最多,贸易也最繁盛。
最南到马六甲,此地是前往西洋的必经之地,来往船只甚多,不仅有西洋的,还有印度、大明商贾也多会聚集此地贸易。
最西则到过古高棉之地,此地土壤肥沃,明人也有不少,最北则去过日本,此地明人更多,还有不少明人在其中诸侯下面任职呢。”
朱由校一听暗暗惊讶,没想到郑芝龙真没有说错,他这个舅舅居然游历过这么多地方。
马尼拉他是知道的,就是西班牙人建立起来的,四百年还是菲律宾的首都,不过此地对于大明来说却有着不好的记忆。
马六甲就是马六甲海峡,就是新加坡那边,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可以说是东南亚前往印度洋咽喉,在朱由校的规划中,是一定要把此地拿下来的。高棉想必就是柬埔寨了。
“马尼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