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移民大计(1 / 2)
第510章 移民大计
移民一直是朱由校所关心的问题,甚至是他未来要推行的国策。
作为后世穿越之人,他心里清楚,大明的人口数量极多,保守估计至少1.2亿人以上。这还是往少了算的。
这么多人吃饭、治安、工作等等都是一个大问题,无论哪一个问题解决不了,那就会有流民、造反等等各种事情。
所以朱由校上位以来一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推广新作物、还是剿灭白莲教、解决西南问题,莫不如此。
只是他心里面深知,这些东西都是治标不治本。要么奏效缓慢,要么只是缓解矛盾罢了,最根本的人口问题还没有解决。
而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便是解决土地、人多地少的问题。
只要解决这个问题,让百姓都有土地或者是都有生计。那他们便不会造反,会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只是解决这个问题谈何容易,否则古代王朝的寿命早就超过三百年了。
但现在朱由校却有这个条件,由于地理大发现,由于新作物的传入等等因素。
让朱由校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那便是移民!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人口主要还是聚集在北方与江南、湖广一带,其他地方的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
满清乾隆时期的四亿人口就是例证,因此朱由校就一直想大力推动移民之事,西南之地,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人口稀少,土司众多。鼓励移民西南,既可加强重要的对其他地方的控制,削弱土司势力,也可以缓解迁出地的人口矛盾,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去年朱由校就开始布局,鼓励京畿、山东、河南等地的百姓往辽东、水西迁移。并且给予百姓许诺,只要去了等到话,就给粮食、给土地还免赋税。
按道理来说现在已经是三月份了,第一批的移民已经到贵州了,也该是检验成果的时候了。
但他现在听了刘一燝的话后,就知道移民西南的事情出了一些问题,想到这里他不禁皱眉。
“朝廷自去年就定下了移民之策,现在已经过去有一些时日了。不知效果如何了。”
刘一燝闻言摇摇头,随后瞥了一眼身旁的叶向高。叶向高见状上前解释道:
“陛下,朝廷去年十二月就下令,让山东等布政司鼓励移民,让民众迁徙到辽东、贵州等地。虽然从者甚多,但许多民众更愿意前往辽东,都不愿前往贵州。因此贵州移民迁移起来也比较慢,根据内阁估算,三月份贵州才会有第一批移民,人数也只有六千人左右。”
“愿意去辽东?”
朱由校一听这话顿时哑言,辽东苦寒,现在还在跟建虏打仗呢,怎么会有人愿意往那里跑。
“陛下所言甚是,百姓更愿意前往辽东。根据山东等布政司奏报,第一批前往辽东的人有一万三千人左右,足足是去往水西的两倍有余。”
“辽东苦寒,百姓不愿意去西南,反而去更加艰苦的辽东,这究竟是何缘故。”
听到叶向高的解释,朱由校的疑惑更深。
“陛下明察,百姓都安土重迁,哪怕迁徙也愿意去自己熟悉的地方。京畿、山东距离辽东近,其物候大多相仿,特别是辽东曾属于山东布政司,并且只要从登莱跨海就到。
再说辽东虽有战乱,但现在朝廷去年不断大胜,因此京畿、山东百姓并不畏惧,都愿意去辽东,而河南亦是如此,北边的百姓大多辽东,但南边的百姓靠近湖广,因此大多去贵州。”
朱由校闻言不禁头疼,愿意去辽东固然好,但去贵州的人少了,很不利于未来填充西南的大计。
再说了现在处于小冰河期,而西南的温度与灾害都比较少。
如果去的人多了,既可以促进那边发展,提高赋税,也可以减少以后赈灾的难度。
“现在刚刚剿灭西南土司叛乱,正是彰显朝廷威严,进一步改土归流的好机会。因此往贵州乃至西南移民是重中之重,为朝廷大计,切不可轻慢。但现在百姓都觉得贵州地处偏远,不愿意前往,不知道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虽然朱由校无奈,但他总不能强迫百姓迁移吧,这样很容易弄出乱子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