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朱元璋要夺兵权收私兵(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而面对这些质问言语,唐铎那是丝毫不慌,双手放在身前,不反驳也不赞同,似乎这事跟他无关一样。

唐铎的行为也是在文武百官给信号。

你们骂错人了,并非是我唐铎故意想要这样,实在是皇帝陛下的意思啊!伱们就算今天把我唐铎怼死在这太极殿上也是没有丝毫作用。

众将领也都是明白人情世故之人,看骂唐铎一点作用都没有,也是纷纷调转“枪口”对准朱元璋,当然了他们可不敢骂或者怼皇帝。

这可不代表他们对朱元璋没有丝毫办法。

蓝玉当即露出可怜兮兮的样子,“陛下,此事不可啊!我大明军队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多胜利,这和现有的军制有很大关系,将军统帅熟悉的部曲,往往可以发挥出巨大战力!”

有了蓝玉带头,其他将领也是快速跟上。

“这唐铎就是个文官,从未带兵打过仗,他那里懂得这些!”

“陛下你是清楚的啊!当初咱们大多是你的义子,从来都是冲在战场最前面,打了多少硬仗!”

“如今这唐铎一句,军制有弊端就要夺兵权、去私兵,今后我们还怎么打仗,怎么取得胜利?”

一众将领说完。

一些淮西党文官也开始发言。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万万不可草率做出决定!”

“屯兵制度还是陛下提出来的,更是不可轻易改变!”

“若是兵权全部集中在朝廷手中,我大明地缘辽阔,千里之外的战争如何指挥?”

“这些将领都是跟着陛下出生入死,对陛下极为忠诚,如此改革怕是要凉了他们的心啊!”

“还请陛下三思!”

朝堂之上大部分将领以及近一半文官明确表态反对!

这便是淮西党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大家话说得都很漂亮,但欧阳伦看得清楚,无非就是对兵权的争夺而已。

一旦失去了兵权,那么淮西党将会失去最大的武力威慑力,这可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

文官战场上输给欧阳伦千百遍,只要兵权在手,淮西党就不会倒下,可一旦没了兵权,不光是朱元璋可以轻易处理,就连欧阳伦也可以任意揉捏。

所以绝对不能松口。

朱元璋没想到这些将领的反应会如此的激烈,这让朱元璋更加想要将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越是这种时候,他作为皇帝就越不能表态,若是他表态了,这些将领还是不放弃,那就只有更加血腥的洗礼了。

虽然已经杀了好几拨的大臣,但朱元璋还是想要多给这些将领、官员机会,能不杀人就不杀人,他还能保这些人的荣华富贵。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某人站出来了。

朱元璋将目光落在一直没有说话的欧阳伦,而此刻的欧阳伦正眼观鼻鼻观心、俨然一副和自己没关系的样子。

咳咳

朱元璋重重咳嗽一声。

欧阳伦连忙瞄一眼,就是这一瞄,欧阳伦后悔了。

因为欧阳伦看向朱元璋的时候,后者正死死盯着他,并且进行了简单而有粗暴的眼神暗示。

翻译出来就是:该你小子上了,来都来了,别特么给朕摸鱼!!

哎——

可恶的帝王平衡之术!可恶的朝堂党争!

之前让李善长站出来制衡他欧阳伦,现在又让他欧阳伦去制衡淮西党。

妈的!

老朱你真是打了一手好算盘,横竖你不亏啊!

早知道自己就不去看朱元璋了,终究是没忍住。

朱元璋就差点欧阳伦的名字了,欧阳伦想到那天家宴之后,他和安庆公主的对话,要给朱元璋一点面子和台阶。

行吧!

也不是第一次被你当枪使了。

想到这里,欧阳伦扭头给郭资一个眼神,后者那是心领神会。

“陛下,臣郭资支持唐尚书的建议!”

“我大明军制已经施行近二十年,这期间从未更改过,臣承认这套军制很厉害,让我大明军队打了很多大胜仗,可臣却是能明显感觉到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在不断的下降!”

“如此足以证明大明如今的这套军制已经有问题,是时候进行改革了!”

如果之前将领们的声音是惊涛骇浪的话,那么郭资的声音就是天外陨石,狠狠砸落下来,一时间激起千层浪!

刷刷——

郭资的言语直接招来了众将领敌视的目光。

“姓郭的,一个文官懂个什么!”

“郭资,你休要胡说吧!”

“敢说我大明军队变弱,咱们要不要比试比试?”

“诸位将军,郭某可没有其他意思,只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郭资淡淡道。

驸马党这边有了郭资开口,其他官员仿佛是接到了“开干”的信号,纷纷开口。

“军制改革就要输?那要你们这将领干嘛?”

“如果只是靠军制就能赢,是人是狗都可以当将军了。”

“要是你们这些将领实力足够,又何惧改变军制?”

“我看你们这些都是有私心!”

“操!你这手无缚鸡之力的家伙敢羞辱本将军!”

“若是在战场上,尔等早已被本将军捅了千百个窟窿了。”

一时间,太极殿上可是说是热闹非凡、你一句我一句,各种“优美”之词脱口而出!

论骂街,武将自然是比不过文官,驸马党这边正好是文官比较多,一个个都继承了欧阳伦的骂人之法。

没过多久,便将以蓝玉为首的众武将骂得是面红耳赤、双目猩红、火冒三丈!

“你们这群臭书生!”

“要是当初没有老子们冲锋陷阵,那有你们的今天!”

“老子今天非得废了你们不可!”

蓝玉双目充血,将衣袖一撩,就准备动手.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