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妹夫的脑子就是好使(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也是。”朱标点点头。

    欧阳伦笑着道:“所以呀,利益才是原动力啊!”

    朱标再次点头,表达了对欧阳伦这话的认同,也没有再继续问下去。

    欧阳伦其实还有一些话没有说给朱标,修京平铁路的意义绝对不仅仅是让朱元璋方便灭北元,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一旦京平铁路修好,火车也开始正式运行,那将标志着大明正式开启了工业化进程。

    当然了开启工业化进程,距离全面实现工业化还比较早,可一旦开启,顶多百年时间,大明的发展将会彻底成为地球上的独一档!

    放眼地球,或许都不会再有任何可以威胁到大明的存在。

    这事目前还比较遥远,首要任务还是先将京平铁路修好,让世人明白科技以及工业所带来的好处,这些都是需要花费时间的。

    接下来,朱标又追问了几个关于铁路的问题后,这一次终于是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今天他在欧阳伦这里可是学到了不少好东西,等会给父皇朱元璋讲述的时候,倒是可以好好的装一波。

    又过去一个月!

    京平铁路所有设计、施工图纸全部完成并且经过了多次验证!

    京平铁路所有路线全线勘探成功,虽然这当中有不少难点,但已经不影响施工进度!

    朝廷工部直管的几大施工队全部到位,前期非核心路段的招标也全部结束,民间施工队伍已经集结完毕。

    所有物资供应商也全部定下来。

    京城郊外。

    铁路开工起点,张灯结彩,鞭炮齐鸣,随着太上皇朱元璋、皇帝朱标、内阁首辅欧阳伦、内阁大臣李善长站在一起排,用剪刀剪断挂着红绣球的红丝带。

    京平铁路正式开工修建!!

    起点工地周围,被各大报刊记者争相记录,在外围无数百姓围观这一盛况景象。

    很快,京平铁路开始修建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大明。

    经过各大报刊的连续报道和科普,铁路、火车这两个词语对于大明百姓来说已经不再是陌生词汇。

    大明百姓清楚的知道,这铁路、火车是用来干什么的,也知道等铁路修好之后,他们能够只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就能从京城抵达北平!

    这事放在过去,绝对不会有人相信,但是通过报刊的不断宣传,现在百姓不仅相信,而且还无比的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京平铁路开建,可不光只是有些。

    大量的工作岗位被创造了出来。

    各种水泥工、钢筋工、木工、设备操作工等等,全部都是要有人去做的。

    各级官府招人、各个建筑队招人,另外因为需要各种物资,比如铁锹、推车、厚实的工服、用藤条做的安全帽等等,被纳入供应商体系的工坊,也都开始招募生产工人,开足马力生产这些物资。

    各大报刊上贴满了招工广告。

    可以说,只要你年满十八岁,就能够很轻易找到一份工作,而且这份工作的薪水并不低。

    百姓们看到报纸上的招工广告,也是迅速行动起来。

    自从有了当年北直隶吸纳周围各行省务工人员,以及后面各地大量修建道路招工之后,大明虽然没有直接废除路条、路引这些,但是官府对于人员流动的管控已经没有过去那么严格,只要你户籍正常,有着户籍当地开具的路条,并且外出理由合理,大明各处都可以去!

    各地对于外来人员的管理也是更加的有耐心、不再排斥,甚至对于外来人员持欢迎态度,因为大家都开始意识到人才、人口的重要性,即便是个普通人,他可以加入修路队、可以进入工坊,再不行也可以去开垦荒地,这些都会创造出价值,积少成多,这会会对当地的经济带来帮助,而且是人就会消费,增加当地经济活力!

    一个城镇经济发展得越好,日子也越好过,百姓生活富足,官员获得政绩。

    可谓是多赢。

    百姓也意识到打工能够争更多的钱,所以在农忙结束之后,家里除了老人小孩外,年轻的壮劳力就会出门打工,男的大部分会去修路队,这是薪水最高的,女人则会去工坊。

    京平铁路的正式开建,进一步刺激了这些。

    谁都知道这京平铁路是一个九十九亿的大项目,有着巨大的利益。

    特别是位于京平铁路规划道路上的城镇,无论是官员还是当地百姓都是翘首以盼,期待能参与其中。

    大明一下子变得极为活跃起来。

    当然这是最为表面的变化,而在大家都没有关注到的地方,也因为京平铁路的修建,也发生着变化。

    香港村!

    如今的香港村变得更大、也更加繁荣了。

    如果大明其他地方的百姓来到香港村,他只会觉得自己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因为这里全部都是水泥钢筋修建而成的房屋,最低的楼房也有三层,最高的甚至达到了二十层!!

    如同高耸入云的长形石山!

    而且更高的建筑还在修建当中。

    香港村的道路也是平整,完全是按照修高速路的标准修建,上面还画了白色的交通表现,每个路口还有专门的人指挥交通,最为神奇的是,道路上行驶的根本没有马车、牛车,而是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