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拳头不硬的叫泼皮,拳头硬的叫(2 / 2)

加入书签

        干瘦的黄总商,不屑道:

        “老米,咱们盐商这辈子,整日和银子打交道,雅不起来哇。”

        “老黄,瞧你瘦的像个猴儿,嘴太刁。待会尝尝我新创的菜式,包你胖三斤,哈哈哈哈。”

        江春微微一笑,四大总商虽然略有龃龉。

        可关系总体还是融洽的,他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div  class="contentadv">        他一直说,盐商一定要团结,千万不能内讧让旁人看笑话。

        ……

        江北,

        钱峰就着茶水,在啃馒头。

        脚下官靴还沾着泥水,让扬州府的官绅都啧啧称奇。

        他一口气写了十几份公文,让差役连夜骑马送出去。

        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当进入战时戒备,日夜巡城,绝不能出现府城失陷的情况。

        县城嘛,就自求多福了。

        毕竟这么能打的流贼,如果不顾伤亡全力进攻某个县城,估计是一定能打下来的。

        这一点,所有人都认可。

        只不过,嘴上不敢说而已。

        失陷个把县城,影响还不算太大,府城就不一样了,朝廷惊诧,皇上惊诧。

        上面惊诧,下边的人就要咔嚓。

        此时的松江府,所有百姓都躲在家中,不敢出门。

        阳光灿烂,街道好似寂静岭。

        大街上只有偶尔急匆匆奔跑的城守营兵丁,民壮,神情紧张。

        知府几次悬赏,招募人手出城寻找巡抚、提督等人的尸体。

        无人敢应,

        直到赏格提到了150两,才有几个胆大想赌命的家伙报名。

        黄浦江畔,永远不缺冒险家!

        官府郑重承诺,只要带回巡抚的尸体,再追赏200两,提督的,再赏70两。

        尸体不会说话,所以判断身份的唯一办法,就是看衣甲,看随身物品。

        大清朝这点蛮好的,等级森严。

        福康安的玉佩、衣甲、随身的小玩意肯定是非常值钱的,和普通绿营兵的区别很大。

        哪怕是死了,也一眼瞧的出来,这是一具有钱的尸体。

        这几个胆大包天的松江泼皮,花了一天一夜,竟然用大车拉回了10具尸体。

        还别说,真就蒙对了。

        福康安,南云升,以及多位副将都在其中。

        泼皮们发财了!领了赏银,又藏匿了一些贵人衣甲内发现的金银。

        摇身一变,也成了本府的成功人士。

        开起了铺子,穿起了绸衣,人人见了也要尊称一声“大官人”。

        有位不知名的作家说过:

        拳头不硬的叫泼皮,拳头硬的叫哥哥。

        腰包没钱的叫泼皮,腰包鼓鼓的叫大官人!

        ……

        松江知府令匠人用楠木做了脑袋,收敛尸身后派重兵送往江北。

        钱峰默然,哀叹了半宿。

        海兰察虽没这么伤感,却也难得的思索了一下生死。

        在金川时,他曾和福康安并肩作战过,有些交情。

        钱峰觉得,自己遇到了仕途中最大的一次危机。

        他隐隐觉得,长江中隐藏着一条巨兽。

        不时的出来甩一甩尾巴,然后潜入水底,看着岸上气急败坏的人发笑。

        不过,每逢大事有静气。

        先恢复漕运,才是头等大事。

        寻找幕后人,当徐徐图之,决不能打草惊蛇。

        想清楚了这些,他立即提笔写了份密折,随同福康安的尸身,一齐送回京城。

        悲痛的乾隆,在金銮殿咆哮。

        文武百官跪了一地,瑟瑟发抖,生怕被牵连到。

        “骇人听闻,骇人听闻,这还是朕的大清吗?”

        “福康安,他才20出头,他的前程还很远大,他为朕东征西讨,他还是个孩子,就这么死在了一伙~”

        “朕到现在竟然都不知道,他死在了什么人手里?啊?荒诞吗?可笑吗?”

        ……

        军机处大臣阿桂,悲痛脸说道:

        “江苏给兵部的军报里说,是死在了造反的两淮灶丁手里,那伙人打出了旗号江南盐军。目前江南6府的官兵正在围剿中,届时定将匪首凌迟。”

        乾隆神态癫狂,直拍殿内柱子:

        “阿桂,你信吗?和珅,你信吗?朕的臣子们,你们信吗?”

        “朕!不!信!”

        众臣继续观察地面的金砖,有没有裂缝。

        不时的磕一个头,同时保持沉默。

        新入京官,还心惊胆战,甚至想着替皇帝分析分析,为君父分忧。

        老资格的京官,表面悲痛惊诧,内心实则稳得一批。

        多磕头,少哔哔,日子就能凑合过。

        混久了,还能得一个“老成持重,稳当”的美誉。

        遇事不决,磕头高呼“但凭皇上圣裁”,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行,不丢脸。

        最多被痛骂一顿,罚点年俸,简直不疼不痒。

        说句诛心的,做到这个层次的官,谁还指着那点年俸?

        当然了,以上仅限于京官。

        地方官是躲不掉的,作为具体经办人,砸了还是自己承担,贬官,流放,斩立决都有可能。

        一不小心,就全家伊犁吃沙子,宁古塔堆雪人。

        搞不好,女眷还会被李郁买走,洗干净了放在西山岛娱乐区!

        ……

        林淮生率领500“江南盐军”,一路向南。

        不紧不慢,沿途只要遇到汛兵、巡检就顺手干掉。

        缺吃喝了,就沿途苦一苦大户。

        大户们都乖巧的很,绝不敢缺斤短两,只求阎王赶紧离开。

        很快,就抵达了两省边界。

        “过了这个石碑,就算是浙江的地界了。”

        “休息一会,把骡马都伺候好了,接下来的路程还挺远。”

        “林统领,咱们是要去哪儿?”

        “长兴县。”

        在官府眼里,他们还是那支以江北灶丁为主体的造反流贼。

        实际上早就被狸猫换了太子。

        如此复杂,折腾。目的就一个,争取到更多的“造反准备时间”。

        至少,别让清廷把全部矛头对准自己。

        待湖北郧阳府,白莲教缺粮起义的枪声打响后,李郁才能松一口气。

        否则,他不会那样痛快的卖出去1500支火绳枪。

        这一点,洪教主知道,潘赛云也知道。

        只不过,他们没得选。

        洪教主曾经仔细琢磨过,要不要给李郁扬个名。

        如此一来,一东一西,大家都得被迫起事。

        但是考虑到会激怒李郁,以后的军火就断了来源。

        最终,热衷于纸面推演的洪大昌还是决定做个好人,独立举起这义军的悲壮大旗。

        以上,李郁都不知情。

        然而,命运的齿轮咔咔转动,幸运的擦肩而过。

        ……

        此时的长兴县,也没有了往日的平静。

        弁山清风寨的好汉们,像发了狂一般,到处搞事情。

        先踩点,然后上门抢一波。

        从粮食到金银,骡马,什么都要,搅的县境内鸡犬不宁。

        富户、士绅们纷纷到县衙告状,请求方知县派兵剿匪。

        绿营、衙役、民壮300多号人,出城剿匪,绕了三五天后反而被匪给剿了,掉进了埋伏。

        伏击战,苗有林集中了所有的火器,和投矛。

        刚露面,就给官兵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然后他一马当先,率领麾下那百十号敢搏命的汉子冲进官兵阵中。

        就一矛,刺翻了马上的长兴营游击。

        此人还有一个身份,是甄氏的丈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