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老朱主考(2 / 2)

加入书签

        <div  class="contentadv">        朱元璋随意的摆摆手,看了一下四周之后便呵呵笑起来:“这排场倒是弄的大,不过朕今日不是来讲排场的,而是要论成绩,这京城修建了多年,究竟合不合格朕可是会认真审阅!”

        他的话半是玩笑半是敲打,这也确实让周应成和严震直心里一突。

        虽然他们自认新京的建设是绝对合格的,但是主考官毕竟是别人,朱元璋究竟如何看待那可说不好。

        两人相视一眼,一齐行礼:“恭请陛下视察!”

        朱元璋点了点头:“走吧,带朕看看这新京城,看完了朕再入宫去。”

        随着一句话,禁军动作迅速的把持住整个中央大道的两侧,所有的士绅百姓也都尽数被隔离开来,倒也没人有什么意见,即便是守卫撤开,皇权的威严也足以让他们不敢靠近。

        跟在朱元璋后面的有一大票人,基本上都是朝廷的中高级官员,他们也如朱家父子一样,对新的京都十分好奇。

        刚刚抵达这里,他们就已经感受到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气质,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大气开阔,但是细节之处又显现了极为规范和细致的处理。

        从宏观去看的话,按照逐渐在西安形成标准的统一长度单位来算,这中央干道宽度都有四五十米了,站在这上面的所有人,都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在道路上追求这样的宽度,有什么意义吗?

        就算是支道也是一样超乎了他们想象的高标准,眼前所见的房屋,路牌,商铺等等无不在追求大和宽的空间感。

        而从微观去看,街旁的草埔修建的一般大小形状,人行道的怪异地砖铺形制完全相同,铺设紧密标准,道路的各个长线标识笔直的让人惊叹,就连沿途所见的标准楼房,都看起来长得一模一样。

        “陛下,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条路,乃是新京城的主干道,也是整个城区的中轴线,暂时被称为中央大道,全长二十里,宽四十五木,从这里一直走到头,就可以抵达皇城。”严震直小心翼翼的跟在朱元璋侧后方,一边走着一边介绍起眼前所见的情况。

        朱元璋走的很慢,一来是年龄大了,二来是在认真观察,听到这话他满意的点了点头:“走起来很不错,很宽,很平,很硬,但怎么连车辙都看不到,平时没有行车吗?”

        其实路面是有车印的,只不过这种车印只是浅痕,而非朱元璋所说的车辙,或者说是车轨。

        所谓书同文车同轨,这轨道就是泥土路在行车之后留下的路面深痕,最后变成类似轨道一样的东西,很多时候车子反而要在这些车轨里才能通行。

        所以始皇帝的车同轨同的不是轨道,而是车子的轮距,这样一来全国的车辆都能在同样的车轨里面行走了,而不至于导致各地车子轮距不一破坏路面,而且车子本身通行也困难。

        即便是到了明朝,路面的品质也不会比秦朝高到哪里去,甚至更差都有可能,毕竟始皇帝是真修路啊。

        所以现在朱元璋看到路面虽然干硬,但是却没有明显的辙印,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正常来说,泥土路的路面在雨天时候,一旦行人和车辆通过就会泥泞,再到晴天路面干印之后,路面就会形成辙印了,这几乎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但现在朱元璋走了好一阵子,却没有发现路面有明显的车轨和坑洼,他是从底层一路走上来的皇帝,曾经也亲自带兵打仗,所以很清楚这看似只是小事,但其实很难做到。

        而严震直一听到朱元璋这么一问,直接就卡了壳,他很想说一句我不到啊?

        今天来迎接朱元璋,他也是做了功课的,把新城的建设情况都记了个遍,所以刚才才能把中央大道的规格说的那么详细。

        但他万万没料到朱元璋突然问起这些细节和技术性的东西,这他哪儿知道!

        他严震直堂堂工部侍郎,把控好项目进度也就行了,这种具体事务那是自己操心的事儿吗?

        这情况就很尴尬了,朱元璋问起他也不能把皇帝晾着,可答不上来就把他急得冷汗一下子下来了,不过这时候从他身后突然蹦出来一道年轻的声音,一下子把他从困境之中解了围。

        “启禀陛下,新城之道路虽然也是夯土,但材质却是从三合土改进而来的,并且加入了水泥进行配比搅拌,总体来说用料成本要比古时的三合土更低很多,而且土质硬度甚至要强于旧有的三合土。

        当然仅仅这样依然不够,所以臣在衙门制定了一套市政管理方案,除了城区绿化,排污清理等等事情,定期对路面进行维护这也是其工作之一。

        臣敢请陛下明知,是先有技术上的改进突破,后有相应的专业管理,如此才能实现眼下的路面效果!”

        一大票官员循着声音看了过去,就看到年轻的许良站了出来,认认真真回答了朱元璋的疑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