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第一个乘客(2 / 2)
许良却坐的笔直:“启禀陛下,前方有专门的车厢储备煤炭,煤炭没有烧完就可以一直跑下去,至于速度大约在每小时七八十里路,而现在这辆火车下面的轨道,是我们建设的实验性环形轨道,是围绕实验室区域铺设起来的,全长大约二十里路,火车开动后会在这条轨道上循环转圈。”
“你说什么,每小时七八十里路!”朱元璋还没说话,一旁的几个尚书都惊了,吏部尚书詹徽更是吓得站了起来。
随着时钟的出现,至少在朝廷里慢慢就有了精确和严格的时间观念了,不仅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慢慢被接受,就连分钟和秒的概念也在普及,当然这其中也有许良和朱家父子在背后推动的原因。
<div class="contentadv"> 而一个小时跑七八十里路,这在他们这些尚书严厉,就已经很夸张了。
就以马匹而言,若是不要命的跑,大概也能接近这个速度,但是马那是要休息的,而且若是拉车或者载人的话,跑的就更慢了。
但现在这个火车是什么玩意儿,按照许良刚才所说,只要煤炭没用完,就能一直跑下去,这可比畜力强到不知道哪儿去了,更不要说火车这惊人的运载能力,其价值更是难以想象。
当然前提是许良没有吹牛,这火车真的能跑起来,而且真的能跑这么快。
“当然可以,很快几位尚书就能亲自体会到了。”许良呵呵笑起来。
他们几个人都是相互看了一眼,然后沉默下来,许良这么自信且淡定的样子,由不得他们不信。
如果火车真的能具备这样的速度和运载能力,那么这东西与国朝而言确实堪称神器。
交通这个东西,于历朝历代都是一个难以应对的问题,不然的话也不会有始皇帝的大修直道,更不会有隋炀帝的大修运河。
以神州大地的广袤疆域而言,它内部的物产是不均衡的,粮食,盐铁,木材等等资源都需要交通进行调配运输。
而古代交通条件的限制,就会让这种运输极为困难,且成本极高,所以才会有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只因水运运载能力和成本都要优于陆路,这对古代王朝而言太过重要。
如果许良的话没有水分,这火车真就这么厉害,那么帝国在水运之外,或许就能另外多一条交通命脉了,其意义不可谓不大。
虽然目前看起来火车的限制条件也很多,比如铺设铁轨就是一个巨大的施工难题和成本问题,但华夏王朝从来都有长期规划的行政惯性,只要一项工程真的利在长远,他们是真的愿意干的。
如长城,运河,直道,水利这些工程浩大的事情,其建设的初衷都是如此。
所以几个尚书一下子就把火车的重要性拔高了,他们都是安静等待着,只看这玩意儿什么时候能动起来,又能跑个多快的速度!
直到时间过去,一声巨大的汽笛声响彻天空,一下子把车厢的人都吓了一跳。
然后他们就听到轰驰轰驰的声音,车身似乎也开始轻微的往前移动,往车窗一看,果然看到外面的景象在慢慢后退,这火车真的开动了!
无论是贵宾车厢的朱元璋和尚书们,还是后面普通车厢的官员们,都是响起一阵阵的惊呼。
朱元璋直接就站了起来,在太监的搀扶下,走到窗户往外面看,激动的心情让他手都开始发抖:“好,好好,真的动了,火车真的动了,许良,你没有让朕失望!”
几个尚书也都面色微红,显然都有些兴奋了,之前与许良的那点不愉快全都忘记了,这会儿都是冲着朱元璋恭贺起来:“臣等恭喜陛下,我皇明得遇如此神物,此乃天命响应,福瑞降临啊!”
朱元璋听闻此言心中大畅,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但没过一会儿,他的笑声就戛然而止,脸色一下有些发白起来。
只因这火车提速太快,刚才还慢悠悠的,这才说了几句话,转眼就开始飞速疾驰起来,外面的景象更是后退成了残影。
毕竟都是第一次坐火车的乘客,这一下就让他们有些心里发慌起来,跑的这么快,万一翻了车那可就好晚了。
几个尚书也是吓得神色慌乱,一起把朱元璋按回了沙发里,生怕朱元璋摔着捧着,老人家现在可经不起折腾。
他们都坐下之后,这才安心不少,但也还是后怕的不敢说话。
其实紧张的不仅是他们,在露天站台目送火车飞速疾驰而去的朱标,吓得一把按住旁边许定律的肩膀:“丫头,你确定这玩意儿跑这么快不会翻,在上面的不仅有皇帝陛下,你那师傅也是在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