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驴车漂移的速度与学好数学的重要性(2 / 2)

加入书签

        <div  class="contentadv">        好家伙。

        没怎么上过学,你们这帮人就天天在那研究历史?

        赵骏听了差点没乐死。

        这尼尼村简直是一帮子奇葩,说他们有学问吧,连数学有什么用都不知道。

        说他们不学无术都是文盲吧,又一个个精通史书,对历史有些见解。

        真是离谱。

        不过他也知道,出现这样的事情并不奇怪。

        因为村长拉日叔跟他说过,村里人之所以大多都认识字,且喜欢读历史,是因为以前村子里有个老学究,教过村里人认字。

        老学究死后留下了不少史书,以宋史居多,村里人就把这些史书当打发时间的消遣。

        这个理由就能解释得通了。

        难怪大家都喜欢宋朝历史,原来是这样。

        赵骏有点理解为什么村民们会表现得既博学又文盲。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表现得不耐烦。

        因为在这样似懂非懂的人面前装逼,才高深莫测。

        纯粹的文盲什么都不明白,伱说得再精妙,人家也当你放屁。

        只有这种懂一点但不多的人,你拿他们不懂的东西去糊弄对方,才能唬得住人。

        赵骏笑着说道:“数学是科学基础,物理、化学、生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计算。如果没有数学的话,科学将寸步难行。”

        “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赵祯道。

        “那就说说化学,化学是一门严谨的实验科学,以做实验为主,但实验需要有计算和数据。”

        赵骏就说道:“像化学反应速率、物质转换能量变化、分子结构变化,都需要用如微积分、线性代数、向量分析等数学方式进行结构计算,所以数学在化学当中应用十分广泛。”

        “额”

        赵祯吕夷简他们互相对视,跟赵骏一比,他们感觉自己就像是文盲。

        “赵老师,还是听不懂,能再肤浅一点吗?”

        王曾问道。

        嘿嘿。

        赵骏心里得意起来。

        要是再肤浅一点,让你们都听得懂,还怎么显得我与众不同呢?

        他是历史系文科生,对理科其实钻研不深,有限的理科知识都是初中高中水平。

        但这并不妨碍他装逼。

        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尼尼村需要一位优秀的支教老师,让村子里的大人们相信只要把孩子交给他,就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将来改变贫困的命运。

        那怎么才能让村民们相信他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呢?

        自然是显现出自己卓越的知识水平。

        到时候村子里还不横着走?

        当下他就说道:“化肥你们总该知道吧。化肥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把亩产五百斤变成亩产一千斤,而化肥的合成,就需要数学进行计算。”

        “原来如此。”

        大家装作明悟的样子,其实还是不懂。

        但众人都敏锐地听到了一件事。

        亩产五百斤变成一千斤?

        好家伙。

        这化肥真的有这么腐朽化神奇吗?

        要是能让亩产翻倍,大宋岂不是要天下无敌了?

        一时间众人互相对视,心里都有了明悟。

        这新课还是得开。

        接着赵骏又说了一些数学在物理和生物当中的应用。

        比如物理实验运算、物理公式计算、物理科学计数;生物统计学、信息学、生态学等等,也都离不开数学。

        可以说数学看着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没什么卵用,一般人只需要学会加减乘除就行。

        但如果涉及到其它科学,那就需要庞大的数学知识。

        这也是为什么基本上所有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都有一门课,叫做高等数学,俗称高数课的原因。

        而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虽然听不懂,但总感觉很科学这一门很厉害的样子。

        看来以后要多听多学了。

        “而且数学还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问,比如说,我是高粱河之战后的辽景宗,如果我会数学的话,那么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赵光义的驴车逃跑速度。”

        赵骏双手比划了一下:“赵光义一夜狂飙了一百四十多里,驴车漂移,展现出了高超的驾驶水平。如果我们把一晚上算12个小时的话,那么可以得到他的速度为每小时11.6里。此时我大辽派出精锐骑士,以每小时23里的速度狂追,将会在两天之后把他堵在定州,然后斩赵光义于驴车之下,挽救大宋江山于水火之中。”

        赵祯:“.”

        范仲淹:“.”

        吕夷简:“.”

        众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