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牌照(1 / 2)

加入书签

第778章  牌照

        两人拉扯一番后,定在了8500万华夏币。

        “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以茶代酒,徐良抿了一口后放下茶杯。

        “鲁总,汉华整合德隆的金融资产后,手里积攒了不少牌照,不知万向有没有兴趣?”

        鲁伟定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万向内部,汽车板块是老父亲的手笔,在金融板块狂飙突进的是他这位‘少帅’。

        “不知道徐先生打算怎么卖?具体卖什么牌照?”

        鲁冠秋微微皱眉,儿子太急迫了,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徐良微微一笑,“物以稀为贵,所以不同的牌照价格不一样。”

        目前国内金融行业,各种各样的牌照虽然还没有二十年后那么多,但也有近二十种。

        最珍贵的就是银行、证券、保险、期货、资管、基金、信托和租赁,至于金控牌照,现在还没出现。

        这八大牌照中,价值最高的则是信托、资管和租赁。

        其它牌照都有小两百张,银行牌照更是超过四千张。

        唯独这三种只有七十张左右。

        “信托、租赁牌照,一千五百万一张,证券一千万。”

        “徐总的要价太高了吧?”

        鲁冠秋微笑道。

        “高吗?我觉得一点都不高,这年头随便买一家信托公司都不下5000万,而且这种收购来的信托公司还隐藏着大量的坏账。

        我这里就不一样了。

        不仅没有坏账,还包含四五个营业网点。

        当然,你们也可以去上面申请,确实不用花太多钱,但请客吃饭托人情的隐性成本可未必就比我这便宜了。”

        徐良笑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表情闲适。

        颇有稳坐钓鱼台的意思。

        事实也是如此,牌照可是稀缺资源,根本不缺追求者。

        鲁家不买,有的是野心家买。

        父子两人对视一眼。

        “徐先生想要卖的信托公司真的有营业网点?”

        徐良肯定的点了点头。

        整合德隆旗下所有金融机构后,加起来的营业网点超过400家。

        其中难免有重合的。

        把资产剥离后,一张牌照下面保留四五家网点很正常。

        “信托、金融租赁和证券的牌照,我们各要一张。”鲁伟定迅速道。

        “没问题。

        不过为了更合理的审批,还是一家一家买卖的好。”

        “可以。”

        一时间双方相谈甚欢。

        中午自然而然的一起共进午餐。

        不过对于没能收购湘火炬汽配业务这件事,鲁冠秋仍然有些耿耿于怀,连续问了几次,接连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才遗憾而去。

        “当初制定整合方案的时候,不是打算把汽配业务卖给万向吗,怎么又后悔了?”

        姜晓阳端过来一杯咖啡给他后问道。

        “之前想卖掉,是因为没找到给我操盘的人。”徐良道。

        “现在找到了?”

        徐良点了点头,把彭胜宇的资料递了过去。

        “德隆能发展的这么大,顶尖人才还是有几个的。”

        姜晓阳翻了翻,“确实是个人才,你之前怎么没发现他?”

        “之前更关注的是德隆的财务情况,关于人员的尽调也多集中在高层。再加上合金股份频繁更换主业,发展的实在太烂就忽略了。

        直到尽调的时候,才真正把他挖掘出来。”

        “你打算让他来负责湘火炬的管理?”

        徐良摇了摇头,“我打算把湘火炬跟合金股份合并成一家新公司。”

        “重型汽车、汽配业务、电动工具,你打算让合金股份走博世的路?”姜晓阳下意识问道。

        “博世虽然有汽配业务和电动工具,但也有家电、能源和建筑等业务。

        湘火炬和合金股份虽然有汽配和电动工具,但也有重型汽车、越野车、园林机械、环保科技等业务。

        两家公司还是不同的。”

        姜晓阳点了点头,“按照你现在的思路,湘火炬和合金股份原本的整合方案岂不是要重新来过?”

        “战略规划变了,当然要重新来做方案。

        不过大方向定了,这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你准备怎么整合?”姜晓阳问道。

        “湘火炬还是老样子,保留重型汽车业务、汽配业务业务,把越野车业务、微型车等杂七杂八业务全卖掉。”徐良道。

        “现在全国有多少公司都巴不得做汽车,结果你倒好,不仅不要,还想卖掉。”姜晓阳道。

        徐良笑道:“全世界很少有,在重型汽车和微型车上同时做得好的公司,我也没有那么多钱投进来。

        所以只能选择产业链更完整的重型汽车业务。”

        当然,这只是托词。

        根本的原因是华夏的汽车业务在电动车起来之前,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受制于国外其它汽车公司的专利,只在低端徘徊。

        虽然徐良不吝啬砸钱搞研发。

        但哪怕他砸再多,也比不上人家上百年的积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