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反客为主,主持公道(2 / 2)

加入书签

        至于另一个腰间佩剑的男子,想必自然就是那赫赫有名的剑神卓不凡了。

        看到赵明渊一直盯着那剑神卓不凡,不少人也想起赵明渊和王语嫣两人方才的剑法。

        只觉得卓不凡的剑法即使是和王语嫣的剑法相比,尚且要逊色一分。更何况是同赵明渊的剑法相比呢,更是相差远矣。

        再说,王语嫣显然是个新手,交手经验极少,这才无法发挥出全部的实力。实际剑法应该比表现出来的更强,想必不久之后还会有很大进步。

        这样算起来,即便是王语嫣的剑法,也要远胜于卓不凡的剑法。

        就这样,卓不凡竟然还能被人称为剑神,实在是让人不知怎么说。

        实际上,卓不凡的剑法自然还算高明,众人之前也没有见过比卓不凡剑法更强的人了。

        只是,没想到今天众人算是开了眼,一下子就遇到两个剑法超过卓不凡的人,更是远比他年轻。顿时,卓不凡剑神之名就显得名不副实了。

        卓不凡虽然奇怪众人看来的目光,还上下打量了自己一眼。见并没有什么问题,也便不再理会。

        不平道人对那黑衣人说道:“乌老大,你叫我们三个来不是为了对付那天山童姥吗?如今,有赵公子为大家主持公道,岂不是胜算更大了?”

        原来,刚才向赵明渊介绍的那位便是乌老大了。他也正是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之中最有名,也是实力最强的几个人之一。

        乌老大眼睛一亮,看向了赵明渊。

        他听明白了不平道人的意思,那是让他们顺势奉赵明渊为主,以后便听从赵明渊的调遣。

        不然,凭什么赵明渊会出手帮他们呢?

        难道凭他们刚刚打了一架,让赵明渊打爽了吗?

        不平道人的提议看似是从一个东家换成另一个东家,对他们好像是没有什么变化,都是屈居于他人之下,实则不然。

        毕竟,天山童姥是用生死符来控制他们,一旦不合心意,便让他们生不如死。手下更是有一大帮人管理他们,所需物资都需要他们供养。那是在喝他们的血呀!

        一旦他们攻上缥缈峰灵鹫宫,再可以想办法解除掉身上的生死符。

        到时候,他们这么多人,天南海北的,赵明渊夫妇只是两个人罢了,又哪里管得过来他们这么多人,只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主人罢了。

        顿时,不少机灵之人都已经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纷纷表示愿意奉赵明渊为主,请赵公子主持公道。

        更有不少人纷纷讲述天山童姥如何邪恶,他们饱受其欺压荼毒,惨不忍睹,生不如死。

        众人纷纷响应,一时之间,仿佛赵明渊成为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救世主一般。

        至于刚才所发生的事情,甚至旁边倒下的数十具尸体,自然都被众人视而不见了。

        听着众人凄惨的描述,好似他们都是些乖宝宝一样,一直受到天山童姥惨无人道的压迫。

        王语嫣听了他们的话,竟然一时心软,真的相信了他们的鬼话。

        赵明渊倒也借坡下驴,让他们详细讲讲到底是什么情况。

        毕竟,他还想弄清楚天山童姥到底在不在这儿,有没有被他们抓住,需要先搞清楚。

        很快,乌老大便从头讲起。诉说了他到缥缈山灵鹫宫上供,回来之时,却意外发现山脚下有一死尸,可是尸身上的伤口竟然有两处痕迹。

        要知道,天山童姥杀人向来是不用第二招了。

        因此,乌老大便就此猜测,可能天山童姥年老生病了。

        就这样,他竟然大着胆子,偷偷地溜上了飘渺峰上探查。

        竟从灵鹫宫内的侍女闲聊中偷听到,天山童姥竟然真的得了重病,还离开天山去采药了。

        这岂不是难得的好消息?

        因此,乌老大才召集众人开这万仙大会,为的便是同众人商量,趁天山童姥不在攻上天山飘渺峰灵鹫宫,从而获得生死符的解决之法。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百年难遇的好机会,自然不容错过。

        接着,乌老大便说道:“说来惭愧。我到灵鹫宫中查看的时候,竟然碰巧被一个女童撞见了。

        于是,我干脆便一不做二不休,把她掳下山来。

        只可惜,这女童竟然是个哑巴。

        任我们多方试探,如何拷打、浸水、火烤、饿饭,各种法门都用过了,但她竟然半个字都没说出来,看来她竟真的是个哑巴。”

        说着,乌老大向后一招手,他身后便有一人,把一个黑色布袋提上前来。

        乌老大打开布袋,露出来一个女童。只见她头上还扎着两根朝天辫,看起来才七八岁的样子,看起来倒是个美人坯子。

        这女童看到周围的众人,似乎被吓坏了,两手捂住眼睛不敢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