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武帝的恐怖(1 / 2)

加入书签

第159章  武帝的恐怖

        翌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煦。

        “铛铛!”兰陵侯府的仆人敲开了司马迁的府邸的大门,这次开门的是一个老婆子,司马迁的仆人,人家大小是个官,仆人还是有的,旁边还有一个小丫鬟,一共两个人,一个负责煮饭,一个负责照顾司马丽。

        昨天刘瀚来了之所以没有看到她们,是因为恰好她们买菜去了。

        得知是兰陵侯府的人,司马迁亲自迎接了,“这是我们侯爷让送来的钱。”

        好几个人搬运,一箱箱的钱,拉了两大马车。

        “太多了,太多了!”司马迁很吃惊,想阻止,可兰陵侯府的人不管不顾,直到搬运完,一个人才开口,“侯爷让我给大人您带句话,侯爷说:‘本侯爷不喜欢被拒绝,随便用,不动侯嘛,不动如山,动如雷霆,我很期待你的史记。’”

        司马迁无奈只能接受,郑重的一拜:“多谢侯爷好意,司马迁一定不辜负侯爷的期望,山河不足重,重在于遇知己。”

        等到兰陵侯府的人都走了,他的女儿司马丽差点跳起来,“阿翁,好多钱,好多钱呀,可以买好多栗子、李子、杏子、梨子、梅子、橙子……还有胡饼,还有蜂蜜……”

        小孩子眼中都冒着星星,这哪里是钱呀,都是吃的呀,她想着都流口水了。

        司马迁无奈,“铛铛”敲了两下她的头,“一天天的只知道吃,给我抄三遍《春秋》。”

        小丫头嘟着嘴巴,用小手拉着柳倩娘的衣袖,左右摇晃起来。

        “这是侯爷专门给你阿翁用来写史记的,不是来吃的,去吧,抄写四遍。”

        “啊?”

        她以为自己娘亲会为她说好话,想不到还加重处罚了。

        “你怎么能这样,比阿翁还狠心,不喜欢丽儿啦?”她眼泪汪汪的。

        “两遍,写完阿翁给伱买橙子。”司马迁摸着她的头,轻轻的说着,“我还是有闲钱的,这些钱不能动,但给你买橙子的钱还是可以有的。”

        “阿翁最好最好,是天下最好的阿翁。”

        司马丽破涕为笑,蹦蹦跳跳去抄写《春秋》去了。

        “夫君就知道宠着她。”柳倩娘无奈的笑着,随即摸摸自己的肚子,“怪我不争气,没有给夫君你生下儿子,圣人有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要不你再纳妾吧?”

        “女儿我一样疼爱,哪里有这么多时间,忙着写史记呢,要是这能写出来,我死而无憾,有没有后代,都无所谓了。”

        “可是……”柳倩娘还想说什么,被司马迁打断了。

        “20年前,我去游行各地的时候,听说民间有歌谣,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卓文君《白头吟》中有言,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女子尚且如此,男子应当如是!”

        “夫君。”柳倩娘心头微动,眼眶中有泪珠滚动,“君若不弃,我必不离。”

        两人相顾,剩下的一切便不必多说,十几年的感情,早已分不开彼此了……

        未央宫内,汉武帝听着绣衣使者和廷尉署最新的报告,

        “不动侯?”

        “哈哈,这么名字够贴切了,不动如山,动如雷霆,朕听着比兰陵侯好听多了。”

        “两大车钱,怎么,他这么年轻,就在乎后世名声了?想让司马迁给他写得好一些,多加吹捧?”

        苏文赔笑着道:“这个就不知道了。”

        武帝忽然感慨起来,“看来咱们的大司马骠骑将军也是很有钱人呀。”

        “那都是陛下的赏赐,要不……”

        汉武帝摆了摆手,“唉,算了,朕是强取豪夺的人吗?他的匈奴血都大半献给了朕,好多次打仗他也主动捐赠,就属他捐得多,这才是忠心的臣子,要是国家危难了,朕想他一定不用朕开口,就主动献上钱财吧?”

        苏文连忙道:“陛下所言极是,兰陵侯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

        “也有他自己的努力,十几年了,当得起大汉战神两个字。”

        “还是陛下慧眼识珠,当年的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后来的冠军侯,还有现在的兰陵侯,哪一个不是陛下眼光好?”

        汉武帝对此很受用,刘瀚还不知道,他差点有被盯上了。

        汉武帝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最会敛财的帝王,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压榨基调,能像他这么折腾,还不亡国的,只有他了。

        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不是在求仙,就是在求仙的路上,不是在修建宫殿,就是在修建宫殿的路上……

        后世所有帝王,或者掌权者敛财的方法基本都是在汉武帝的基础上略微改动的。

        汉武帝在位了这些年,几乎从来就没歇着过,将匈奴踢出漠南,打通河西走廊,漠北决战打残匈奴,开通西域平,东征朝鲜,南定两广西,南平诸夷……

        如此巨大的武功,全都是要拿钱来说话的.人家也确实实是所谓的三十税一了,但百姓却也明明白白的在这个如此低下的农业税下活不起了。

        用后世电影中经典人物麻子的疑问:“没失过手?”

        用师爷的回答:“不动手,拼的是脑子不流血。”

        他不仅疯狂折腾,人家还根本没有亡国,一场场封建王朝本来根本无法承受的战争,催生出了一系列的巧戏豪夺在武帝这一朝悉数登台亮相。

        如果说秦始皇是所有皇帝的祖宗,那么汉武大帝就是此后这台国家机器零零一号的缔造者,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后续型号的国家机器。

        他们或许各有特色不同,但全都是在武帝型号上做的增减,大体上谁都没变。

        他亡国搬的作死折腾,让千万人乖乖买单,并传唱千古,自古以来不乏武帝般的大折腾,但没亡国的却没有俩仨,甚至可以说穷兵黩武成武帝这样还没有亡国的,他是唯一的一个。

        正所谓,眼睁睁就是看着鹅毛被拔秃秃了,但这群傻大鹅们就是不叫,这就千古一帝的水平。

        武帝这么弄,大部分是为了打战,特别是打匈奴,武字怎么来的,全是打出来的。

        这打仗,不光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事儿,战争之外,还有很多脑仁疼的地方,将士们得胜.你得赏吧?阵亡的家属,你得抚恤金吧?打仗占下来的地,你得去巩固移民吧?

        这每一项都在张嘴找你要钱,你没钱,谈什么谈呢。

        比如元朔六年,当卫青大胜的喜讯传到京师时,大农令上奏称,国家库存的钱财已经不足以应付巨额军费开支。

        养骑兵,支持骑兵打仗,太费钱了,文景之治留下的家底,不到15年就快花光了。

        于是,为弥补财政缺口,汉武帝最初采用的是卖爵,这一饮鸩止渴的老办法。

        当年他爷爷汉文帝抵御匈奴时,就曾采纳晁错的建议,沿用秦代二十等爵制,规定有人向边关输送粮食,就授予爵位,高等爵位的人享有免赋免役的特权。

        钱穆先生曾说,朝廷卖爵,其性质亦略如近世国家之发行公债,就相当于国债

        但爷爷辈时骑自行车就觉得速度很快了.到了孙子这儿却恨不得连飞都看不上眼.武帝重拾起这个好办法,而且发现这个方法其实一般并不解渴。

        文帝时候,卖官仅仅是个荣誉头衔,免除一些象征性的人头税啥的,有点类似于后世网游中花钱买身漂亮的衣服,带个皇冠啥的,看着很拉风,但并不具有什么实际意义。

        现在虽然还是有一定效果,但卖官那点钱根本不够武帝看的。

        当年,他爷爷觉得这已经是巨款了,现在孙子连零花钱都不够,不过师傅领进门,修行就靠个人了,祖宗给你指出道了,路怎么走,你自己挑嘛。

        到了武帝这里,他开始创造性的进行发挥.他先是借鉴了秦时的二十级武公爵,设立了大汉版的十一级公爵制,同样是针对老百姓,但获得的方式变了。

        秦朝的百姓想要获得爵位,必须立军功,到了武帝这儿,钱成为了检验爵位的唯一标准,先甭急着骂武帝,说人家商鞅那有多科学。

        其实商鞅那套要是武帝这里,根本就帮不上忙。因为,在武帝这个时代,战争的目标不同了,一切围绕战争配套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秦国当年是军功立国,全体大秦人民团结一致向脑袋看,敌人脑袋就是军功呀,秦灭六国的时候,步兵为主,拼的是人口动员能力和战争的火爆意愿。

        谁短时间内动员上来好几十万战场红眼病患者,谁就赢定了。比如说长平之战的后期,人的数量非常重要,秦昭王要是不及时赶到战场,尽调河东河内的男人包围赵括,白起很可能撑不到赵军投降的那一天。

        在那个年代,打仗打的是规模,而且你战争所得的土地红利可以兑现你的军爵承诺,所以那一套没问题,但现实的车轮能滚到武帝,这玩法变了。

        由于战争的矛头对准的匈奴,兵种由步兵升级为了骑兵,奖励和需求也就都变了。

        厉害如同秦始皇,面对匈奴也只能修建长城,只有汉武帝真的打出去了。

        这个时候人数不是最重要的,你即便带着一百万大军出征,但你俩腿,人家四个蹄儿,你连跟人家过招的机会都没有。

        当年刘邦之所以干不赢,就是骑兵太少,人家打不赢就跑,随时可以骚扰你,截断你的粮道,在穿插迂回包抄,你基本玩完。

        这个时候培养专业的骑兵部队就成为了刚需,在对匈奴的一系列战争中,无论是卫青,还是霍去病,亦或是刘瀚,骑兵带出去,最多也就五万骑兵。

        漠北决战作为巅峰之战,不过十万骑兵,看着少,那是因为撑死了也就这么多了。

        骑兵的装备比步兵要复杂的多,更不要说每个骑兵想要完成武帝那种苛刻的出征条件,一匹马是远远不够的,人均要三匹马起,这还不算马的口粮。

        每年早春远征时,汉马是要吃粮食集训的,一匹马的饭量,十个战士可都赶不上,更可恨的是马这晚上也要没完没了的吃,还是直肠子,一边吃,一边拉。

        所以,养马,可比养牛养羊费钱多了,但没办法,你不能骑着牛上战场,牛大不仅跑得慢,脾气还不一定好。

        你以为光有养的马就没有问题了吗?

        还有后勤配套呢,整个骑兵的服务链条很长,有平时负责养马的,给马看病的,直接为骑兵服务的后勤兵等等。

        骑兵费钱,训练这五万骑兵的花费类似于我们后世培养五万个飞行员,大一统王朝的骑兵军团,那是国家财政的超级大窟窿。

        这种骑兵军团相反在乱世倒是更好养,因为大一统的时候,骑兵军团没法抢,现在只能指着武帝养着你,也别指望去匈奴那一战养战,他都快穷得没有裤子了,不然也不会来抢你。

        跟匈奴战争成为主旋了以后,国家已经并不需要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战争了,而是要把这些个培养出来的骑兵精英伺候好了,并且要想方设法的减少他们的减员。

        还要有方向分批次的继续训练新的骑兵,这就都得拿钱来了,所以武帝的军功爵制度与时俱进的变成了拿钱说话……

        一提到钱,武帝比他爷爷可聪明太多了,他爷爷卖爵位属于卖整车,比如一辆奔驰卖一百万,但武帝则明白卖整车不划算,你要把奔驰拆成零件卖,这样一百万的奔驰就卖出了三百万的价格,是不是很熟悉?

        武帝将武功爵分成了十一个等级,每往上升一级,你都得拿钱来。

        这一个小改动就把卖爵位的利润拉高了好几倍,漠南之战后,武帝的卖爵收入高达三十余万金。

        不过,武帝将爵位人为的拉开十一级后,也势必要加入一些收费力的项目,花钱的也都不是冤的头,你再漂亮也得出点实在的。

        武帝在免税免役之外,加入了刑法的豁免权,轻罪可以减免,重罪可以减轻惩罚,像李广、杨仆、公孙敖这帮打回败仗来就按律当斩了。

        但实际上都交钱了事,罚款都是天价,后来的司马迁就是因为交不起,才会被宫刑的。

        能交得起,也说明李广这帮大侠们平时活的并不寒酸,但是社会矛盾开始出现了。

        没明码标价时,大汉法律的不公平,其实已经对社会存在不和谐的放大效应了,这就好比,虽然知道有钱能够脱罪,但还是要喊出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看透,但不能说透,民不患寡患不均。你这一下子明码标价,社会矛盾开始陡然上升,不过这也属于可控范围,这点公平性的问题还不叫啥,毕竟买官都是少数。

        上层在乎的永远是局面,只要是少数就都好说,不过到后来,武帝在这里中加入了一项万不可添加进去的服务,这项的影响打击面很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