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应当有的坚持和底线(2 / 2)

加入书签

        当然啊,这云台28将的名气不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这个时代的主角,刘秀的个人能力是太强了。

        相对于其他时期的名将往往都有独当一面的情况不同,光武刘秀的创业过程中,几乎所有重大战役都是他在大本营遥控指挥的。

        <div  class="contentadv">        都说刘秀对功臣好,绝大多数啊,还算是善终,一方面是刘秀城府手段了得,很早就开始用人质这种手段来约束手下人了,而这种手法呀,曹操也很爱用,学得非常通透。

        另一方面,实在也是东汉建立的最大功臣就是他光武刘秀本人,其他人完全无法对其构成威胁,再加上有个好儿子汉明帝刘庄,自然也就不用像老朱晚年那样为了保朱允炆大开杀戒了。

        说到底啊,这对手不强,过程平淡,发挥不稳顶,再加上一个超级牛人的老板压在头顶,从而缺乏故事性,不受后世小说演义创作者的待见,应该就是28将逐渐泯灭于众人的原因了吧。

        特别是屠城,刘秀手下大将都喜欢,这点是特别不好的,无论在那个时代,无论是谁,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烧杀抢掠,都是赤裸裸的罪恶。

        对于屠城这些,后汉书都有记载。

        比如《后汉书·朱祐传》:“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

        《后汉书·冯异传》,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后汉书·桓谭传》:“臣谭伏观陛下用兵,诸所降下,既无重赏以相恩诱,或至虏掠夺其财物,是以兵长渠率,各生狐疑,党辈连结,岁月不解。”

        《后汉书·公孙述传》:“明旦,岑降吴汉。乃夷述妻子,尽灭公孙氏,并族延岑。遂放兵大掠,焚述宫室。”

        《后汉书吴汉传》:“会光武至,共定邯郸,而躬裨将虏掠不相承禀,光武深忌之。”

        《后汉书任光传》,世祖曰:“卿兵少,如何?”光曰:“可募发奔命,出攻傍县,若不降者,恣听掠之。人贪财物,则兵可招而致也。”世祖从之。

        如此种种,不知凡几。

        甚至,连刘秀的家乡南阳郡(龙兴之地)都未能幸免,最终逼反邓奉起兵复仇,手下军队,却把自己的帝乡给洗劫了一番,真是讽刺。

        “帝遣吴汉伐之,汉军所过多侵暴。时破虏将军邓奉谒归新野,怒吴汉掠其乡里,遂返,击破汉军,获其辎重,屯据淯阳,与诸贼合从。”

        当然,这里面最喜欢劫掠的就吴汉了,所以刘秀出发前,刘瀚特地叮嘱一番,刘秀很欣慰,点头答应,对刘瀚大加赞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华夏古代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做一部战争史。一场战争,带走的人命往往成千上万。

        其中不乏战死沙场的军人,可更多的却是无辜的平民百姓。

        自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古代战争中,屠城作为一种军事手段屡见不鲜,这是一种极端残酷血腥的行为,可若是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屠城的存在又有一定其合理性。

        其一是物资的合理掠夺,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往往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只有充足的后勤补给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即便是在本土作战,后勤还难以完全保障,更何况是在敌方势力范围内作战呢。

        因此,军队的指挥者往往下令屠城,从老百姓那里掠夺物资,有人会说难道不能用一种和平的方式获取物资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都知道善财难舍,即使是面临死亡的威胁,也有很多人不愿放弃自己的财产,毕竟夺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

        更别说在那种战争的年代,没有了粮食最终也难有活路。所以,屠城这种高效快捷的掠夺手段就成了很多将领的首选。

        自家人是不好的,那就抢敌人的呗。

        其二,屠城可以施加压力,威慑敌人。

        当一个人凶名在外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对他产生畏惧的心理,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

        个人如此,军队亦然。当一支军队有了屠城的行为后,与它作战的军队往往会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对于站在它对立面的百姓表现得更加明显。

        三国时期,曹操率军攻打荆州。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当时的荆州牧刘琮直接选择了投降。

        而荆州牧刘琮之所以投降得这么快,全是因为曹操喜欢屠城。

        “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白起之所以称为人屠,那也是因为坑杀了赵国几十万投降的军队。

        当然,这些对比后世元朝,特别满清的屠城,都是不值一提的。

        满清入关,为了震慑敌人,为了掠夺,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汾州、太谷、泌州、泽州……

        简直可怕,野蛮,让人心痛。

        无数的百姓和生命在他们面前,就如同地上的蝼蚁,不值一提。

        无论别人怎么做,刘瀚是万万不会屠城的,也不允许自己的手下屠城。

        他永远记得1949年,人民子弟兵入沪不入户,在冰冷的夜晚蜷缩在道路边,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铁一样的纪律,那是文明和信仰对世界的招手……

        一个洞穴是黑暗的,但只要有光打了进去,黑暗就不再是它的宿命;

        大洋是隔绝的,沙漠是危险的,但只要有人穿了过去,阻绝就不再是它们的宿命。

        有些东西,总要坚持,无论失败或者成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