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真正的核心是军队转职!(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臣认为殿下之法并不可取。”

        随即。

        李斯也感觉自己似说的有些重了,又连忙开口道:“然殿下之法若是真的能推行下去,对大秦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能扩宽军功爵制的功赏范围,还能让朝廷对天下爵位的授予情况进行一定的摸查,这些年关东的爵位情况,一直相对模糊。”

        “通过此法,确实能摸清楚一些状况。”

        “此外。”

        “这些办法若是真的得行。”

        “关东跟关中之间的隔阂,也会不断地减少,正如殿下所说,天下之所以一直有着新老秦人之分,便在于存在着不公,一旦这些政策落实下去,原本的不公被抹平,那大秦治下,将再无新老秦人之分,全都是大秦子民。”

        “另外,六国贵族跟士人也将彻底跌落泥潭,再没有复起的机会,只是这同样也会导致六国余孽跟反秦的那部分士人,对朝廷怨恨加深,到时天下定会陷入到动荡之中。”

        嬴政静静地听着,并没有任何开口。

        见状。

        冯去疾又道:“依臣之见,殿下之意恐是想补充关东秦人进入秦军,但关东秦人毕竟比不过老秦人,他们也未必会对帝国忠诚。”

        “这几年军队是不能乱的。”

        “如若不然,想要填补军队的空缺,唯有停下一些大工程,用以释放一定的人口,而后让这些释放出来的人口进填补到军中,只是这部分人本就疲惫,又被安排去戍边,恐会对朝廷怨声载道,臣正是考虑到这些,才对殿下之法很不看好。”

        “臣认为殿下的主意实在欠妥。”

        李斯跟冯去疾都直接了当的说明了自己的意见。

        他们对此并不看好。

        也并不认同。

        当初之所以不对扶苏直说,只是扶苏初为储君,又是第一次召见群臣,他们多少也要顾及一些扶苏的颜面,而且他们心中很清楚,无论扶苏说的再天花乱坠,无论能说动多少朝臣,但最终的决定权都不在扶苏,也不在他们身上。

        而是在陛下身上。

        只要陛下不松口,这些政策就推不了。

        他们从始至终都只需将其中利弊给陛下说清楚。

        这一点。

        两人是心知肚明。

        跟扶苏的两次会面,更多的是加深彼此间的接触认识。

        听完李斯跟冯去疾的话,嬴政也微微颔首,扶苏的确考虑的有些片面了,只看到了执行的好处,并没有看到执行的难度,以及执行后对天下的影响情况。

        扶苏考虑不到,但李斯等人却要考虑。

        他们也必须要考虑周全。

        但扶苏告诉给李斯他们的未尝又是全部。

        嬴政看向案上,将其中一份竹简递给了一旁的宦官,宦官当即会意,伸手接过竹简,将这份竹简送到了李斯两人身边。

        见状。

        李斯也连忙起身接下。

        冯去疾此时也从席上站起,挪动身子去到了李斯案几旁,两人目不转睛的将这份竹简内容看完,等全部看完,眼中不仅露出一抹异色。

        冯去疾惊疑道:“陛下,臣斗胆,这份奏疏是出自何人之手?”

        嬴政笑了笑道:“正是扶苏。”

        闻言。

        李斯跟冯去疾目光微异。

        因为这份竹简上面的内容跟扶苏昨日说的不同。

        甚至差别不小。

        两人对视一眼,随即都面露苦笑。

        他们到这时哪里还不明白,扶苏对他们说的恐是有所保留,甚至是刻意将一些事情夸大,用以观察他们的反应,实则扶苏内心早就清楚这些政策的利弊,也早就做出了相应的应对,只是并没有把实情对他们说出。

        他们认为自己跟扶苏的见面是为了加深印象,但对扶苏而言未尝不是这样。

        想到这。

        两人心中也深感唏嘘。

        这跟他们印象中的扶苏已判若两人。

        心思之深实在令人悚然。

        李斯拱手道:“前面是臣等小看殿下了,殿下考虑的很周全,并没有想直接对秦军颁发政令,而是立足于军中将领,通过对军中将领做出一定的变动,进而改变当下的军中情况,并借此来试探军中的反应,若是军中反应并不强烈,才会逐渐拓展至全军。”

        “殿下大才。”

        李斯忍不住称赞了一声。

        这份奏疏上也写了‘入学’‘为吏’‘赐氏’,但却是提出了分批次,首先从军中将领开始,非是从将军等要职,而是底层的百将、五百主,二五百主等军职不算高,但数量却相对较多的军官出发,对这些军官提出转职。

        要么直接退出军队,获得子弟入学资格。

        要么转职为地方官吏。

        同时。

        没有氏的朝廷会予以赐氏。

        通过所谓的转职,将‘上造’‘簪袅’等爵位的军官,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而且相对模糊化,并不会那么直愣的告诉给军队,如此既保证了军队底层军官的流动,还解决了一定功赏问题,此外因为是分批次,也不会导致军队战力下降太多。

        悄无声息的达成了目的。

        手段极其高明。

        另外。

        种种举措都局限在了军中。

        并不会为外界知晓。

        就算六国贵族跟士人知晓,也并不会想太多,但等到朝廷的动作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获得氏的士卒定会不断增加,同时通过对关东士卒的征发,也会渐渐影响到关东,通过这种悄无声息的的办法,将功赏问题逐渐解决。

        到那时。

        大事已定,不容置更。

        嬴政看向李斯跟冯去疾,再度问道:“现在你们认为如何?”

        李斯道:“臣认为此策大善。”

        “最初对军队的影响最多就几万人,只是几万人的转职,而且还有多种选择,对朝廷的压力并不是很大,而且因为用的是‘转职’,也不会引起太多人关注跟警惕,反倒能很好的落实下去,此外日后就算补充了关东秦人,这些关东士卒大多从底层做起,数量也不会太多,对军队影响也不会太大。”

        “总体而言可为上策。”

        冯去疾也笑着道:“不仅如此。”

        “胡亥公子在南海的遭遇,恐跟军中将领生出异心有关,上面的将军不易大动,但将下面的一些小将领给替换掉,却是能有效减少军队的不稳定因素,对军队稳定大有裨益。”

        “此策十分高明。”

        闻言。

        嬴政也露出了满意的笑。

        他沉声道:“既然你们都没有建议,那就按扶苏心意做吧。”

        “陛下英明。”李斯跟冯去疾齐声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