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不介意多亏几个亿吧?(1 / 2)

加入书签

宋佳佳说道:“应该会同意的,因为斗音现在的广告营收比不过直播带货的营收,我们把最能赚钱的留在了斗音,他们也不在乎那些不赚钱的。”

        “可那些不赚钱的才是精品啊,只是还没到赚钱的时候,他们不会不知道。”

        不赚钱的时候,视频质量杠杠的,一旦开始赚钱之后,视频质量就是纯粹的水了。

        没有人在赚钱了之后,还能保持本心,沉下心来去创作,去演绎。

        而且这件事明显是为了斗音不想让一家竞品公司出现,所以才会压制。

        这件事,必须要做出选择。

        宋佳佳说道:“你是老板,我听你的。”

        “你可是总经理……”

        “副的,不算数。”

        李远:“……”

        其实九天传媒的那些视频,在比心也没少赚钱。

        精品视频,基本每一个都能收到二三十万的鲜花。

        只是比心没有广告,斗音那边同样级别,一个广告就能有五万左右的收益。

        比心对用户好,对于创作者也不错,只是没有斗音那么暴力。

        很多做视频的,在斗音根本接不到广告,但是视频内容在比心更加容易收到鲜花。

        对于顶部网红来说,斗音的变现方式更多,挣的也更多。

        比心目前的变现还有一种,那就是通过某个网红的个人主页进入商城,购买了东西,那个网红能够收到百分之一的入口费。

        这已经是比心商城进行的补贴了,毕竟这个商城一直都是成本价在销售。

        大品牌产品少的可怜,只能扶持国内品牌。

        他知道宋佳佳这次过来并不全部为了这件事,因为才刚刚打来电话,商谈的时间还很多。

        宋佳佳是在跟李远探讨比心的运营模式。

        说白了,就是宋佳佳觉得这个模式有问题。

        李远不想让比心商城存在假货可以理解,但是大品牌都没几个,她不理解。

        “如果比心要走斗音的模式,我可以直接拒绝斗音那边,让他们限流好了,慢慢把粉丝引到比心上面来。前提是比心商城要拿出一定的利润……”

        小品牌要提价,大品牌要引入,这样双方都有利润可以拿的。

        李远没有回答,宋佳佳继续说道:“B站模式,已经被证实行不通了,优质内容固然重要,可变现手段同样也要多才行。比心已经拥有了这么好的基础,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你也花了几百亿的广告费。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用户开心了,可创作者的利益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创作的内容只会越来越差……现在全网那些搬运主播全部过来恰鲜花的烂钱了,观众可分不清谁是原创,二创的视频早晚会成为主流……”

        这个时候,李远才开口,说道:“比心商城,我不准备改,整个比心的模式,我也不会改。”

        “那我就去跟斗音签署独家协议。”

        “好,就这么定了。”

        “你……在图什么?你以为你不赚钱,别人就会感激你吗?别人顶多觉得你有良心,甚至大部份人看见东西便宜了,压根不敢买,觉得质量有问题。整天把精力放在那些农产品上面干什么?农产品值几个钱?每一单都要倒贴运费……还有那些小品牌,卖出去一百单,都没有一单奢侈品的利润高,谁不喜欢奢侈品啊?谁会去买一个压根没什么名气的产品啊?”

        宋佳佳第一次质疑李远的策略。

        “宋总,你这话说的太绝对了吧?首先,比心商城也有奢侈品,只不过是我们把利润给了那些公司,要求公司给出更多的服务。那些七天无理由退款,比如三年质保,我们都落实到位了,即便厂家做不到,比心商城也会负责这件事,我们也是有利润的,只要品牌质量足够好,那些服务资金就是我们的利润。”

        “你自己亏钱就算了,创作者没钱拿的有什么用?别的平台,带货能赚二三十个点,一天晚上能赚几百万。在比心累死累活,就一个点……”

        “那也总比诈骗来的好……就目前那些直播带货,有几个是良心的?哪一个不是签署各种协议,平台价跟实际价格天差地别。”

        “你是首富,你可以有良心,但这个世界,挣钱的不就是挣的没良心钱吗?用户愿意买单,大家都开心了,难道不好?”

        “你觉得用户愿意买单?用户一次不知道,两次不知道,三次还能不知道?把用户当冤大头,早晚会失去这个用户。最主要的一点,会让全国用户失去消费的信心……”

        李远当然可以按照斗音模式去做虽然不一定能比得过人家,至少比现在要好。

        但是他很清楚,从2022年开始,全国的消费公信力开始出现问题,叠加这经济危机的影响,绝大部分人都不敢消费了。

        银行多了几十万亿的存款就是证明,年轻人到处穷游就是证明。

        当然,最直接的还是网购金额。

        在2019年,阿里平均每个用户一年网购金额在三万块,可是到了2023年,平均每个用户一年网购金额只剩下三千块了。

        要不是阿里的金融在撑着,暗地里各种提高价格,单品利润上涨,加上割商家韭菜,股价折半都不是他们最终的归宿,可能会跌的更惨。

        天天网购,天天发现自己是冤大头,是个正常人,也会逐渐清醒。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商家开始各种骚套路。

        比如某个螺蛳粉,从一开始的五块钱,上涨到了十三块钱。

        然后全网价格都涨了,线下实体店也涨了,营造一种本该就是这个价格的假象。

        实际上呢?多出来的那些钱,全部都拿去当做营销成本了。

        哪有人把衣食父母当做冤大头的啊?

        这还不是个例,这就是整个行业的代名词。

        几乎是任何产品,都面临着大涨价。

        用户知道自己没办法反抗,那我不买了还不行吗?我不消费了!

        结果局面更坏,因为营销费砸出去了,商家没有卖出足够的货,还是亏钱的,只有中间负责营销的吃的满嘴流油。

        而为了营销,那些人是毫无底线的。

        天天就是你指甲出了竖纹,是肝脏出现了问题,幸亏你遇见了我,这款产品XXX,吃了保证让你三天恢复正常……

        一个个都不怕吃死人!

        经济是什么?是金钱的流动。

        把大家都折腾的不愿意去花钱了,再好的底子,也会废掉。

        尤其是华夏十四亿人口,全靠经济支撑,一旦经济失去了活力,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一件商品,所有人都有了好处,唯独用户没有半点好处,比A股都能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