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神话(兵马俑 )(2 / 2)

加入书签

易华伟微微皱了皱眉头,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道:“起来罢。”

声音虽不响亮,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待几人战战兢兢地站稳后,易华伟从袖子里掏出几块沉甸甸的金饼。将金饼一一分发到宫女们手中:“我不希望听见什么风言风语。”

“谢谢赵大人,奴婢定守口如瓶。”

宫女们如获大赦,噗通一声又跪下磕了几个头。

“你们去服侍公主洗漱……轻点,别吵醒她了。”

易华伟微微点点头,转身朝里屋走去。

宫女们小心翼翼地站起身来,彼此对视一眼,眼中满是紧张与谨慎。轻手轻脚地朝着卧室走去,每一个动作都格外小心,生怕发出一丝声响。

…………

月上树梢,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班驳的光影。那隐隐约约传来的声响,如同细针一般,轻轻地扎在吕雉的心上。

“该死,又来了!!??”

吕雉身体微微一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她努力地想听清那声响究竟是什么,却又害怕听到自己不想听到的内容。

那声响时而低沉,时而婉转,心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住,让她几乎无法呼吸。

吕雉站起身来,裙袂轻扬,脚步轻盈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目光落在案几上的秦律竹简上,试图通过翻看秦律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然而,那隐隐约约的声响却时停时续,如影随形,始终萦绕在她的耳边,挥之不去。每一个字符在眼前跳动,却无法进入她的思绪,让她如坐针毡,焦躁不安。

漫漫长夜显得格外难熬,直到天边泛起一抹鱼肚白,那声响才如同退潮的海水般渐渐消失。

吕雉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啐了一口。疲惫如同潮水般袭来,吕雉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向床榻,沉沉睡去。

……………

秦王政于公元前  231年于戏水之西设立郦邑,至公元前  212年,已经一统六合的秦始皇下令迁徙  3万家至此,郦邑遂改为郦县。

骊山的这一段山脉尤其壮美,海拔高耸,山脉两侧呈现出完美的对称。林木郁郁葱葱,山谷与山峰相间分布,层次分明。山体在帝陵南面略作弧形展布,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圣洁而庄重。宏伟的帝陵,便静静地坐落于骊山峰峦的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浑然一体,仿若莲蕊居于正中。

而在这片土地的一角,分布着众多的陶坑。能工巧匠们汇聚一堂,他们身着粗布衣衫,或专注地雕琢着手中的陶土,或忙碌地搬运着材料。

秦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精妙,首先就是需要选土和制泥。

制作兵马俑的泥土并非普通的土壤,而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工匠们选用的是垆土和棕红土,并配以约20%左右的沙子。这些土壤具有较好的黏性和可塑性,能够满足制作大型陶俑的要求。选好的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成为制作陶俑的泥料。首先将土进行筛选,去除杂质,然后加水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软化。接着,对浸泡后的泥土进行反复捶打,增强其黏性和韧性,就像揉面一样,让泥土变得更加均匀细腻。经过这些工序处理后的泥料,才可以用于制作陶俑。

然后才是塑造初胎,制作躯干粗胎,再进行细节加工,面部五官刻画,头发、胡须、发髻等处理、然后是服饰、铠甲等雕刻,完成以上步骤才是阴干与拼接。

再就是入窑烧制,烧制时间至少需要一星期。在烧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火候,确保温度均匀,使陶俑能够充分烧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烧制完成后,陶俑会从窑内取出陶俑。工匠们会对出窑的陶俑进行检验,查看是否有裂缝、变形、颜色不均匀等问题。对于不合格的陶俑,会进行淘汰或者重新修复,最后进行彩绘。

烈日下,陶匠们的汗水如珍珠般滚落,却丝毫没有放慢手中的动作。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兵俑、马俑胚胎在粗糙的双手中呈现出来。

“赵高,看也看过了,咱们该回去了吧?”

玉漱微微蹙起秀眉,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如秋水般的眼眸在这些陶俑上匆匆扫过,神色间满是淡漠。对于这些毫无生气的土人,她实在是提不起半分兴趣。

她费尽心思找借口跟易华伟出来,本就不是为了看这些冰冷的陶俑。心中所念,唯有去看望自己的母亲。一想到许久未见的母亲,她的心便如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恨不得立刻飞到母亲身边。

而此时的易华伟,却仿佛被这些匠人制作的土人施了魔法一般,看得入神至极,仿佛要将这些陶俑的每一个细节都刻入脑海。时而凑近仔细观察陶俑的纹理,时而微微颔首,似在思索着什么。对于玉漱的催促,他似乎充耳不闻,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玉漱看着易华伟那的模样,心中不由涌起一股怨气。轻咬着下唇,莲步轻移,来到易华伟身旁,伸手扯了扯他的衣袖,嗔道:

“你这人,怎的如此磨磨蹭蹭?我都等得不耐烦了。”

声音虽不大,却带着明显的不满。

然而,易华伟却只是微微侧头,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便又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陶俑。

玉漱无奈地叹了口气,双手抱在胸前,赌气地转过身去。她望着远处的天空,心中暗自盘算着,若易华伟再这般拖延下去,她便自己离去,不再管他。

可一想到母亲若是见不到自己,定会担忧,她又有些犹豫。就在她左右为难之际,易华伟终于缓缓收回了目光,走到玉漱身边,轻声说道:

“好了,跟李瞻打个招呼我们便走。”

玉漱白了他一眼,却也没有再多说什么,默默地跟在他身后,向着来时的方向走去。

李瞻正在官署休息,忽听下属匆匆来报,言易华伟与玉漱前来。微微一怔,旋即整了整衣衫,神色间恢复了惯有的沉稳与威严。轻轻一挥手,带着几名官署匠师快步迎了出去。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