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扎实根基(1 / 2)

加入书签

第139章  扎实根基

        只要见过这般光明,就再也无法忍受那没有希望的黑暗。

        长期受到欺压侮辱和残酷剥削的过往所产生的不满一经挑起,就再也不能压制下去。

        他们身上已经带着希望的光,除非肉身消灭,否则不管怎么欺辱,都不能让心灵上的光熄灭。

        同时凡事不能看表面,要认清隐藏在深处的敌人是谁,这是行动的首要问题。

        比起宋军,地主士绅们更难缠更难对付,还拥有很强大的生命力。

        地主士绅跟毒瘤一样,最重点是他们把持整个底层社会,说的话在某种程度比皇帝的话还管用,手段无耻之极。

        面对这些毒瘤,就要堂堂正正的横扫过去,来一场真真正正的大清洗,让老爷明白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林曜回到苏州城后,就将精力投入到搭建起来却只有一个框架、没有划分具体职能的农会。

        仅仅搭一个空壳子并不管用,要把这股势力真正的建立起来。

        之前林曜更多的时间是清扫一切反抗势力,且保障手中的暴力集团没有失控。

        在底层方面采用汉高祖刘邦的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采用这种应对人员不足且经过检验的管理方式来稳定人心。

        现在有时间,林曜准备在这方面的权力问题投入些许精力。

        对于权力,林曜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影响力,是一些人对另外一些人造成所希望的预定影响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因此古代有作为的皇帝,都会将皇权紧紧的握在手中。

        一旦遇到松懈的皇帝,权力就会渐渐被底下的臣子蚕食。

        郡县级以下的就更不用说,都敢喊出“皇权不下乡”的口号,可见其嚣张跋扈。

        而林曜在根本上冲击了宋国“皇权不下乡”的潜规则,得到了广大既得利益者的痛恨。

        但这样做的收获也不小,让起义军他们再次感受到了秦皇汉武时强大。

        不同于逐渐软弱下来的宋庭,林曜将流失出去的权力重新集中起来,达到真正的中央集权。

        完整的起义军,将会在这个时代发挥出远超于如今辽国、宋国这些封建王朝的力量。

        那种堪比战国七雄时期全民皆兵的可怕,一国就能轻松吊打蛮夷。

        将这些国家穷兵黩武的一面摒弃掉,学习有益的一面。通过各种学习,起义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

        不过畅想起来简单,真正开始建设却困难重重。

        最大的问题在于平民们基本上不识字,甚至大多数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一个村里找不到几个认识字的人,往往只有一二位长存下来的老人,才认识一些口口相传的知识。

        因而就别想着说有没有精通数学的人才,能找到简单运算不出错的人就算不错了。

        所以那些加入林曜队伍的人,为了早日达成心中的目标,拿出拼命三郎的那股劲。要不是有内功相护,可能早就猝死了。

        为了让农会拥有统治力,预防残余势力的反扑,还得要有强有力的力量。

        其实起义军的敌人有很多,可以争取的朋友也不少。

        就比如如今自耕农,小地主这些势力,就比佃农过得稍微好一点,处境不妙的他们也乐于向起义军靠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