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建设成果(2 / 2)

加入书签

        铲除这些旧势力后,更多的权力得到真空,迅速被林曜麾下的将士所掌控。

        地主乡绅侵吞百姓、带着无数鲜血的土地被起义军重新夺回。

        众多佃农头顶的大山被摧毁,重新加入起义军的户籍之中,得到了他们应有的土地。

        <div  class="contentadv">        几天功夫,这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的人迎来了重生。

        但这只是这个地方距离成功大门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很长的建设路线要走。

        这也是起义军之后的重点工作方向,好好建设,巩固起义军政权的根基。

        林曜从厂卫的情报中得知,现在不同于以往。

        往日起义军的基层管理人员恨不得一个当两个用,根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人手充足。

        这些新加入的成员还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经受更高强度任务的考验。

        他们都是来自起义军的有志青年,带有使命来到这里,发挥着类似于种子的作用。

        负责地方的文化扫盲,让他们懂得思考,不容易被别人蒙蔽。

        农耕技术传播,科学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

        组织各项传统活动,增加百姓凝聚力。

        尤其是这凝聚力,能让底层百姓相信起义军的未来,愿意为之而努力。

        就拿江淮治理方案,农闲之时百姓踊跃参加,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初步建设的地方,其余早早解救出来地方汇报的成果,使得林曜眼前一亮。

        对于这些百姓来说,如今这些地区的状况,相较于在宋朝地主豪强手中的日子,就好像在人间天堂。

        过去勉强维持不死的日子,吃饱饭对他们来说跟做梦一样,但现在已经满足了吃饱饭的要求,甚至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具体的数据来说,这些农村地区通过扩荒获得更多的耕地,新生儿诞生的比例逐年上涨,运用科学的方式让夭折率降低。

        轻徭薄赋的政策,让这些勤劳能干的农民积累到了以往难以想象的粮食,饿肚子的现象不再重演。

        哪怕突发天灾,起义军的粮食储备也远远领先于时代。

        以往起义军通过市场价格,又或远高于市场的价格征收农民的粮食。

        地方政府得到粮食储备,农民得到铜钱,有了储备和消费的能力,进一步盘活各地的经济。

        地方的道路建设也逐一落实,村庄通往县城的泥土路换成了钢筋水泥路。

        其实林曜使用沥青,可这样需要对石油有着深度的使用能力,才能不浪费这工业的血液,毕竟沥青只是石油微不足道的残渣部分。

        有着这些能扛下几十吨重量的钢筋水泥路,可以说只要质量没有偷工减料,二十年内根本不会出问题。

        这种道路增强各地的经济交流程度,农民前往县城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在方便村民们前往县城消费的同时,村民也可以将饲养的家禽、又或者编织的一些工艺品,拿到县城卖。

        赚到钱后,就可以考虑后代的读书识字问题,可以尝试把家里孩子送到县里的县学读书去了。

        百姓的改变都被林曜看在眼里,他对此也很是满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