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新一线”城市(2 / 2)

加入书签

        墨水屏本身就省电,再配上超大的锂电池+快充,使得它的续航能力达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级别,样品机还没实测,但初步估计续航在15天以上。

        而且量产版本的续航时间还有可能再次提升,达到将近一个月的水平,配上星尘科技的30W快充,充满电的时间仅需一个小时左右,这非常夸张。

        一次充电用一个月?

        星尘电纸书毫无疑问,将会是星尘科技另一款出道即巅峰的产品,连这款产品的研发人员,以及王进力、赵无伤都觉得太离谱了,产品力强到爆表:

        “这款产品…按理来说,电纸书只是小众用户的需求,小众产品不可能成为大众市场的主流,这是常识性的东西,但它很有可能打破这种常识。”

        常识不一定一直是常识,星尘电纸书已经强到这种程度了,陈子凡依旧觉得不够完美,他考虑的有这么几点:

        “怎么能在保证文字清晰度、减少屏幕厚度、去掉电容屏的基础上还能用手指触控,不需要依靠电磁笔呢?”

        “续航半个月?一个月?那也还是得充电,而纸质书不需要充电,想靠电纸书取代掉大部分纸质书,那就必须让它不用充电,达到无限续航状态。”

        如果星尘电纸书真的能做到这点,陈子凡敢保证,海城绝对会优先试点拿星尘电纸书取代原有的纸质教科书。

        而这正是一个哪怕是在未来,那些科技公司都从未踏足、从未尝试过的方向,真到了那一天,影响力恐怕不亚于古代从竹简向纸质书发展的程度。

        看似强悍无比,有可能把小众产品变为大众产品的星尘电纸书,只不过是星尘科技的第一代电纸书罢了~

        对于这款产品,陈子凡并没有起什么花里胡哨的名字,而是将它命名为“星尘-水墨”,听名字就知道产品是什么,也更方便人们形成直观的印象。

        剩下的几款产品:星尘平板、星尘蓝牙耳机、星尘智能手表都会进行一次比之前大的常规更新,主要目的是用上“新代号”,而不是产品力大飞跃。

        实际上这几款产品的更新频率完全不需要这么快,所以陈子凡已经准备放缓几款产品的更新频率,和星尘4、星尘4+同代的只有星尘平板一款。

        与此同时~

        海华芯片的天工一代也在加班加点的试验当中了,按照计划将生产两款芯片,分别是天工1-、天工1,一个用在魅蓝note、红米1这种低价位手机上。

        另一个则是用来卖给1500~3000价位段的手机,这些机型来自各大手机品牌,但定位、做工都要比星尘3低一些,大致相当于星尘2的3G版本。

        魅蓝note的样品机已经出来了,黄老板还专门派人给陈子凡送了几百台,搞得陈子凡都有点无语,发个快递的事情,还需要派人专门开车来送?

        还有,样品机给他那么多台干什么,让他当员工福利发出去?问题是星尘科技的员工现在人手1台以上星尘手机,给员工发他们也不会用啊!

        思来想去,陈子凡留下了几台样品机,剩下的都扔仓库里吃灰去了。

        拆开一看…不得不说,魅蓝note的确显年轻,用的后盖配色非常时尚,明明是塑料材质,却做出了一种类肤质的冰凉触感,摸起来手感还挺不错。

        由于配置不高,所以魅蓝note非常轻,陈子凡称了一下,仅仅只有126克,机身厚薄程度不错,屏幕有点拉跨,720P的分辨率很容易看到颗粒。

        这个价位也可以理解~

        剩下的配置也很一般,能用是能用,但想要好用肯定也不现实,用惯了星尘3+之后,再用魅蓝note一瞬间会有种回到了功能机时代的错觉。

        搭载的天工1-性能也就是天玑200左右的水平,和长河3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主要是外围配置太一般了,不过如果不在乎,也可以用上2~3年。

        再久一点也可以用,但能不能跟上软件的发展速度就不好说了,毕竟到了那个时候,星尘2都属于淘汰产品,魅蓝note比星尘2还差不止一截呢。

        小米那边的进度比较缓慢,王进力倒是去催了几次,奈何雷布斯很自信,他认为好饭不怕晚,让魅族一个春节都没问题,也不知道自信哪来的…

        既然如此,陈子凡也不会多说什么,反正现阶段他只需要一台低价位机型,就可以配合官方、三大运营商把产品强推出去,全方位普及智能手机。

        具体的操作细节官方已经在安排了,他只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就行。

        进入11月份后,由于明年的春节比较早,所以一些年终工作已经提前开始了,陈子凡解决产品问题的同时,赵无伤带着一份新文件去了他办公室。

        如果是王进力来,那肯定是企业合作、产品方面的事情,如果是赵无伤来,要么是公司管理,要么是官方传话,但这次是关于城市评级的:

        “今年有新标准,一线城市要新增几个了,年底会有新一线城市评级,有资格的城市很多,这是具体名单。”

        陈子凡有些疑惑:“新一线城市评级?这个还需要评级?名单有谁?”

        “还是以前跟海城规模差不多的几个城市,加上海城一共有10个,分别是:海城、沙城、山城、岚峰市…”

        “…怎么个评级法?”

        “从经济增长速度、人口流动趋势、常驻人口数量、人均GDP、总GDP、城市化水平等多个方面评选。”

        “我明白了。”

        说是这么说,其实这种城市评级标准非常模糊,比如人口数量,以海城2007年的人口数量为例,800万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巨大城市”的标准。

        今年的人口数量只会更多,尤其是“4G城市”的名声打出来之后,海城吸纳的流动人口数量更多了,大学生热潮并不算,毕竟海城的大学就那么多。

        主要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奔着星尘科技来的,尤其是在13个子公司成立的初期,招聘过程中人山人海的场面出现得很频繁。

        P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