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杀军师(2 / 2)

加入书签

        听闻此言,自然有士兵上前,此时师爷不知道为何心中一慌,暗道装逼过了吗?

        他其实并不是那般不怕死,他只是想要投降的,有一些高规格。

        希望张宝可以礼贤下士,一请再请。

        可是他没想到张宝竟然如此干净利索,根本不跟他互相客套,你这般不按套路出牌,你让我怎么接招啊?

        而张宝的心思,却是真把军师当成了英雄。

        想要以英雄的礼仪对待对待英雄,要是一劝再劝,那就是不知好歹了,所以无需多问,直接斩首。

        军师却不是这样想的。

        他心中想的是,你不应该欣赏我吗?

        你不应该礼贤下士亲自松绑,然后再给我道个歉,请我出山为你出谋划策吗?

        可是这些待遇为什么都没有了呢?

        你就直接粗暴的问我一句,愿不愿意投降?我说不愿意你就杀我。这过分了吧?

        军师这时想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是一旁三个眼疾手快的土匪直接按住了他,并再次把那臭袜子塞进了军师的嘴里,硬拖了下去。

        这时三个土匪头子的心想:“呸!玩现了老家伙,赶紧杀了得了,省的将来给自己找麻烦。”

        御下之术永远都不是非黑即白,不是说好人一定要得到好报,坏人就一定要得到惩罚。

        御下之术永远是靠利益来分辨群体的。哪怕他做的是一件好事,可是对上位者无益,那么也是坏事。

        可是如果他做的这件事对你有利,那么是坏事。他也是好事。

        至于道德,那只是规范普通的人的一种方法。

        对上位者来说是无效的。

        就像这位军师,如果看他的人品都要远远好于投降的三个土匪头,可是他的道德跟鸡头山的核心利益冲突了。

        这时候他道德标准越高,那么对鸡头山越不利的。

        而三个土匪卖主求荣,背信弃义,暗下杀手,可以说是坏到骨子里了,可是他们做的事情却帮助鸡头山拿下了笔架山,让保安军少死了很多兄弟,这就是无可争议的功劳。

        因此军师必须杀,不可留。

        杀他的理由正是因为他的道德观念太好了,忠于原主人,不肯背信弃义投降。

        若是留着,他就仿佛一面镜子一般,时时刻刻告诉投降的那群土匪。你们看我,我才是忠义嗯之人,而你们是背信弃义的小人,你们是要被唾弃的。

        若是让投降的人时时刻刻处于这样的一种环境,他们岂会对鸡头山产生归属感,岂能真心实意的投靠鸡头山。

        所以他必须死。

        而那三个土匪,千金买马骨必须重赏。

        而做这件事就是为了给这群投降的土匪看的,告诉他们鸡头山不是小心眼儿的人,不会清算他们的。他们只要继续认真的为鸡头山拼搏,努力效劳,那么以前种种都是既往不咎。

        安定人心,这才是重中之重。

        为大事,人心不安,岂可成功?

        杀了军师,然后种上三个开城投降的土匪,之后让这三个土匪去安定其他没有投降的土匪。

        做完了一切,又让这三个土匪头子领着,张宝,颜良,清点了一下笔架山这二十来年的库存。

        一个盘踞此地20年的土匪,家里那是非常丰厚的。

        首先打开了笔架山的粮库,这是隐藏在山洞里的一个粮库,里面堆积了很多很多的粮食。这粮食足够山上1000土匪吃喝不愁两年余。

        这便是笔架山的底蕴,这个时代粮食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要知道这个年代粮食的产量非常少,因此你只要能让人吃饱饭,就有的是人为你拼命。

        而且这两年巨鹿的年景并不好,连年干旱,粮食欠产的严重,尤其是这北地。

        现在已经九月中旬了,秋粮马上就可以收,收完了秋粮,巨鹿又要招灾,到时候颗粒无收,恐怕就有人不安分了。

        当年张角造反不就是因为粮食不够吗?百姓们吃过饭那就是最大的问题。

        而百姓们之所以吃不饱饭,除了天灾之外,归根结底,还是这个时代的门阀过度贪婪兼并。比无序扩张导致支撑大汉帝国最坚固的农民阶层崩塌,从而覆灭了整个帝国。

        这便是轰轰烈烈的黄金起义的主要原因,而最开始,灾民们只是想吃一口饱饭,你给他吃的了,那就没有人造反。

        华夏人是最现实的,当神佛能给他饭吃的时候,他们就信神佛。

        当朝廷能给他们饭吃的时候,他们就信朝廷。

        当有一天朝廷给不了他们饭吃,神佛可以给他们饭去,他们就会帮助神佛攻打朝廷,说白了,他们只是想要一口饭吃,不给他们只能抢。

        吃不饱饭的灾民会瞬间从绵羊变成凶猛的恶狼,这也是黄巾起义的原头。

        起义很正常,这跟人的素质无关,只有挨过饿的人才知道那是怎样的大孔。生死之间有大恐怖,饥饿就是其中最明显的表现。

        别说是这个时代的人,就是你经过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在经历饥饿之后也会失去理性。

        颜良是深有体会,他便是家乡遭难,吃不饱饭,才逃出来的。

        他对饥饿是最有发言权。

        而此时他站在山洞前看着这里的粮食,忍不住开怀大笑,有了这些粮食,他就能放心的招兵买马,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张宝看到这里的粮食也是喜笑颜开。

        谁不喜欢粮食呢?

        颜良抓起了一把新鲜的粟米,放进嘴里嚼了嚼,看着一旁的土匪道:“你们的粮食全都在这里吗?”

        听闻此言,土匪回答道:“回好汉爷,大部分都在这里了,还有一些日常用的粮食放在了伙房那里,大约有够我们全寨1000人马三天吃的粮食。”

        颜良与张宝对视一眼笑道:“还真不少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