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立天庭(中)(1 / 2)

加入书签

第1092章  立天庭(中)

        在张克梦中的那个世界,任何物质都是有质量的,包括心意间的转变及目光的注视。

        1801年著名的“光的双狭缝干涉”实验里,人的目光注视可以令光谱发生变化。

        此刻,当发现一众西域佛门僧人未曾出言之后,张克布满灰雾的双眸随之望了过去。

        而随着他的注视,蔚蓝界天道法则立生变化。

        昏暗的天空先是出现两个白金色的光点,随后这两个光点两端延伸出近千丈长,形成两道横亘长空的白金色细长光线。

        紧接着,这两道细长光线如紧闭的双眼缓缓睁开一样,在高空中裂开两道弧形裂缝。

        无尽的乌云凝聚在此两道天穹裂缝之中,如人之瞳孔一般。

        这一刻,天穹开眼,俯视众生!

        当此天穹之眼睁开的一瞬间,云端之上数万元神真君瞬息间感受到如同天倾一般无尽威压。

        刹那间,山河风雨凝滞,天地生灵止声,

        眼望此景,玉匮道君心头一跳,明白此乃如意道君心意显化。

        可感受到高空中所显化双眸带来的无尽威压,他不禁大感心惊。

        这是一名道君应该有的力量吗?

        正思忖间,敏锐的神念感应到高空中那两道如眼眸一般的裂缝似乎如人转动目光一般将视线投射过来。

        但见此两道裂缝中的乌云如海啸之中的海潮也似剧烈地翻滚着,望之令人胆寒。

        出于感受到危险的本能,玉匮道君身形一晃便要闪开,紧接着反应过来,犹豫了一下没有离开云端。

        自己怎么说也是一名道君散仙,如果只凭张克意念显化的一道目光便令自己退避,那今后在他面前自己怕是再直不起腰。

        顶着天穹之眼注视而至的压力,玉匮道君转头望向云端之上不远处的三十六位佛门尊者。

        天穹之眼的目标并非自己等人,但此目光已然令自己难以承受。

        而作为目光焦点的西域群僧,当如何应对如山压力呢,玉匮道君当真有些好奇。

        而且,他心中也有些阴暗的想法。

        在西域一众佛门高僧面前,自己等人伏低做小,两相对比之下,着实令众道君失了颜面。

        既然如意道君要重立天庭,西域之地自然也当纳入管辖。

        即便是俗世,也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

        而作为掌管三界的天庭,他倒要看看如意道君将如何应对佛门的抵抗。

        西域之地大小禅院众多,佛门高手无数,可此刻能够站立在云端之上的,只有十大佛寺的三十六位等同于道君境界的尊者以及八百余位相当于道门元神真君级别的佛门罗汉。

        而这些佛门尊者中,又以‘大乘教’普化尊者为首。

        原本西域三千禅院之首为‘白驼寺’,可一百多年前‘白驼寺’大至禅师被张克当众化作一尊七寸雕像,至今未能解除封禁。

        同时‘白驼寺’也被张克从三品上门黜落为四品中门。

        ‘罗浮宫’江凤池更是率‘巡界台’八部众之一的雷部将‘白驼寺’众多高僧锁拿,现日夜于小蓬莱中为金刚山附落经文。

        故此,自一百多年前,西域三千禅院之首便为‘大乘教’了。

        此刻,当普化尊者感受到当天穹之眼的注视时,他忽然有种感觉,似乎高空中注视而来的不是如意道君的意志,而是一方世界倾压而至。

        普化尊者不敢怠慢,高声诵读一声佛号后,随即发号施令。

        “阿弥陀佛,众禅院住持随我一同诵念六字真言!”

        随着普化尊者的一声号令,云端之上三十六尊者及八百罗汉齐齐应和。

        “善哉!善哉!”

        “弥陀佛,谨遵尊者法旨!”

        紧接着,无尽的宏大呢喃之声自天地之间响起。

        “唵嘛呢叭咪吽!”

        “唵嘛呢叭咪吽!”

        “唵嘛呢叭咪吽!”

        玉匮等众多道门道君无声无息间远离西域僧众所在云端百里。

        眼前这一众佛门高僧明显是要于如意道君对抗,他等可不想被殃及池鱼,自然远避一侧。

        不过他们也很好奇如意道君准备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是战?

        还是劝呢?

        云端之上,八百罗汉各自以三十六位尊者为核心聚拢,一个个盘坐云中,齐齐闭目低声诵念六字真言。

        “唵嘛呢叭咪吽!”

        “唵嘛呢”

        群僧诵念之声不大,但天地间回应的大道之音却如洪钟大吕震动一般。

        宏大、恢弘、庄严、严肃的叠叠音浪响彻寰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