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九四章 倒爷的崛起(2 / 2)
利用心理松动的这一刹那,价格刷的就降了下来。
文玩市场浸淫多年,佛爷心里有谱:在鬼市卖货的人,8o%都不懂。
“他没有概念。我十块钱买来的,卖了五百,已经证明我很有能力了,但这跟物品本身的价值是不匹配的。”佛爷曾经在张天元面前得意地分析。
“‘鬼市’是收藏市场排价最底层的地方。”佛爷这样总结。
对于很多收藏品而言,“鬼市”是价格节节攀升的起点。
那些来这里闲逛的普通收藏者、文玩商贩、艺术家为或真或假的民间藏品不断加持,使之最终从一件流于民间的“地摊货”晋升为拍卖会上卖出高价的孤品。
佛爷的家史始于1995年,几乎算是帝都末代“倒爷”。
2o世纪8o年代末、9o年代初,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倒买倒卖小商品牟利的小商贩。
在价格双轨制的年代,他们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获取利益,随着9o年代以后市场经济的展,“倒爷”才逐渐消失。
佛爷的生意逻辑与之相似。
这个14岁就因体育特招而入伍、18岁就退伍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比别人更早地开始了原始财富的积累。
在铁路系统工作两年之后,佛爷开始在帝都文玩的集散地之一潘家园摆地摊,第一天就挣了5oo元。
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是14o元。
佛爷当即决定辞职,到远郊区县收货。
他经常骑自行车到帝都周边或者北河去住几天,收一些类似于鼻烟壶、翡翠的烟袋杆的老物件,拿到帝都、张家城、石家城的市场上卖,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三四万。
现在“鬼市”上能看到的老物件,大多数都是“倒爷”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
在迅迭代的中国社会,大多数人都只对新鲜事物趋之若鹜,而对那些旧物不顾一屑或者一无所知。
佛爷认识一个晋州“倒爷”,花几百块钱收了一件货真价实的皇帝龙袍,转手18oo元卖给了帝都文玩店的老板,后来这件龙袍又辗转到了商人手里,现场十几件的拍卖品中,就只有这件龙袍拍出了几百万的高价。
晋州“倒爷”一下子垮了,妻子嫌弃他有眼无珠失了财,离了婚,“倒爷”从此垂头丧气,再无往日风采。
据佛爷介绍,从“鬼市”流通出去的收藏品主要会经历这样的升值过程:有实体店的商人收购、有懂行的艺术家、收藏家加持,才能在拍卖会上卖出高价。
换言之,即便那件龙袍拥有几百万的价值,只要还在第一级的“倒爷”手里,卖出几百万的价格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佛爷直截了当地说:“其实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这个东西在你手里根本卖不出这个价。”
很多人以为捡到漏儿就一定能够卖到高价,那真得是太过天真了。
当初张天元要不是有几个贵人相助,就算他有鉴宝如神的本事,其实也没多大用处的。
所以倒买倒卖五年之后,佛爷审时度势地从小摊贩拓展到了文玩店店主的角色——这种身份的转变能为他的货品带来更多的附加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