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零八章 窃听器(2 / 2)
擅画花卉虫鸟,初师蒋廷锡,画法工致;又师高其佩,进而趋向粗笔写意,并取法林良、徐渭、朱耷。
因在杨城见石涛作品,遂用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一变。
画中定格的或许是二百多年前江淮某处花园的场景。
是图绘于清乾隆十八年,已近古稀之年的画家可能是看到了玉兰和海棠开放后,触景生情,画完后,他回顾了自己的艺事生涯,想到了当前的生活状态,于是意犹未尽地在画的左上方题写了一诗——
“少年囊笔走蓬瀛,垂老甘棠种海滨。无复心情画姚魏,何如人索玉兰春?”
晚年的画家,心已静如止水,功名利禄只是浮云的代名词,昔日常画的富贵牡丹,已无心再画,而先开花后长叶的另类花卉——玉兰和海棠,却入了画家的法眼。
它们淡然高洁的品性,无疑左右着画家的笔触,这种平淡,隽味深长,并非索然无味,而这样的画面流传了百年,依然值得让后人回味。
玉兰和海棠盛开在纸端的花园里,它们和谐地展示着各自的美感,边有花草、山石点缀,山石嶙峋突兀,以线条勾勒,内中施加适当皴染,外棱角以墨色点苔,突出山石的肌理效果。
玉兰树在山石前方,白色的花儿有的已绽放开来,宛若白蝶般簇拥在一起,有的只是半开半放的花朵,甚至有的只是花苞,尽显含蓄之美,不同的花朵状态符合植物的生长规律。
山石的后侧,是几株海棠,它们好像被罩上了一层薄纱,如梦如幻般地隐现在画面中,但海棠的形象却是婀娜多姿,如雾里花、水中月那般有着让人捉摸不透的美丽,它与近处的玉兰一虚一实,把远近景的层次凸显了出来,把画面填充得灵动而富有生趣。
玉兰和海棠在表现手法上,虽偏于工笔,却不囿于繁密的描写,让两种冰清玉洁的物象有了最深刻的表达,这显现了李鱓对外界的敏锐洞察。
而在他窥视世间动态之时,我们从画中也能揣摩他的艺术人生,正所谓诗人卞之琳《断章》中所说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李鱓的画纵然在价格上无法与唐伯虎、张大千相比,但依然是价值不菲的。
看到这幅画,张天元进行了仔细认真的鉴定,最终确认的确是李鱓的真迹。
只是奇怪的是,他在通过鉴字诀鉴定的时候,竟然在这幅画上面发现了一样东西。
一样原本不应该存在的东西——
窃听器!
没错,而且还是非常高科技的窃听器,就粘贴在画上面,普通肉眼根本就看不出来。
要不是张天元有鉴字诀,只怕也会错过的。
“是这幅画上面本来就有窃听器呢?还是后来被人装上的?”
张天元心中产生了困惑。
所以他打算再看看。
一幅可能会是意外,如果这两个家伙来卖的东西都有窃听器,那就可以肯定有问题了。
两个人拿出来的第二件东西,竟然是一件瓷器。
据他们说,这是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
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是明永乐时期所特有的、极为罕见的代表作。
器身呈扁圆状,口微侈,粗颈,溜肩,硕腹,椭圆形圈足,底足内有釉。
胎质细腻纯净,白釉微泛青色,釉面有冰裂纹开片。
口沿饰卷草纹,颈部饰缠枝花卉,壶身饰缠枝四季花卉。
青花用料为苏泥勃青,因有“渗青”、“散浑”之特性,青色鲜艳,偶因渗青而有浓暗斑点,有水墨画之风韵,加以运笔潇洒,气势凌然,在黑色结晶斑映衬下,彰显出色泽清晰明快的特点。
从已知的资料看,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在苏江杨城市博物馆收藏一件,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在珠山御窑厂遗址中发现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残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