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大萧条(13)(2 / 2)

加入书签

        诺德斯特龙似无所觉,兀自向黄宣介绍着,等侍者拿来了珠宝,整个人更是兴奋了起来。

        实际上,在20世纪初年,纯粹的珠宝,也就是没有历史渊源和古董性质的全新珠宝,其价格并不高昂,以钻石为例,世界上最著名的钻石“希望”,也被成为噩运之钻的蓝色大钻,在1908年被土耳其苏丹哈密德二世用40万美元买走,1911年,它又被以11.4万美元转卖美国华盛顿的邮政负责人麦克兰,而到了新世纪,它的价值大概能够增长10倍以上,假如史密斯研究所愿意出售,并有人愿意购买的话。

        但在大萧条期间,虽然珠宝的价值并未降低,可也绝不会升值。诺德斯特龙商行的钻石价格通常在400美元以上,较高的大约2000美金,这并不符合黄宣的要求,因为该行出具的全部证明文件最终都会被撕掉,黄宣不能带着鉴定文书回家,而这些较低价值的钻石在没有配套文件的情况下,价格要降低数倍,甚至可能干脆卖不掉。此外,洛林运送钻石回家同样需要花费不少的能量,虽然作为由纯碳原子构成的钻石,其消耗并不很高,但面对动辄数万度的能量,售价低于10万人民币,等于是亏损。

        看见黄宣摇头,诺德斯特龙也有些着急,挥手让侍者离开,道:“黄先生的想法是?”

        “很少的金属装饰物,钻石必须是克拉钻,4c等级要高,保值能力强。简单的说,就是哪怕我把这个钻石剥下来,也要能方便的卖出。其他珠宝的话,我个人比较喜欢红宝石,蓝宝石的话要颜色较均匀的,水晶就不用拿过来了。”所谓的克拉钻,就是高于1克拉的钻石,虽然只是0.2克,但钻石永远是大的远少于小的,价格也是千差万别。

        诺德斯特龙眼睛都要瞪凸出来了,在宝石中,红蓝两色最为昂贵,稍好的就要上万美金,至于钻石更不用说,4c等级每增加一级价格都会暴增。他又看了眼黄宣的装束,还是点头道:“那请您稍等。”说着,起身离开了房间。

        黄宣翘起腿喝着茶,一点都不着急。在来此之前,他已经在其他的珠宝行花掉了300万美金,等到明天,大概整个珠宝界都会盛传,来自亚洲某地的富家公子扫荡纽约了。

        ……

        接下来三天时间,黄宣不断的与史蒂芬、斯隆和洛克菲勒碰面,再次卖掉了4份设计图,估计在未来的数年内,欧洲汽车业会遭受重创。

        洛克菲勒终究没有拿走他梦寐以求的波音307设计图,而福特与通用支付的金额也越来越高,最后的宝马326设计图售价高达120万美金,但对于贝塔工厂每天生产的价值5000万的百元大钞,也仅仅是九牛一毛而已。

        虽然并未从后期设计图出售中获得多少利润,但三家公司却从各个方面保护了黄宣的资金安全,除了陆陆续续经过大通银行的1.2亿美金资产以外,花旗为黄宣出具了8000万美金的存款证明,英国汇丰收下了4800万美金,美国联合银行则是2800万美金……

        按照美国精神,在并未确定黄宣的钞票是黑钱之前,没有谁会拒绝一个大主顾——如果真的证明了,他们也不会损失什么。当然,黄宣也不会损失什么。

        这些钱不断的购入了各种珠宝、油画、古董、邮品和其他各类艺术品,唯一的标准就是利润率,如果洛林估计一件商品的价格在新世纪可以卖出100万美金,那么在位面通道中的能量消耗就不能超过价值10万美金的电能。到了后来,这个标准再次被更改为1万美金,然后是5000美金。因为基地储存和能够得到的电能总计不超过2亿度,也就是说,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只有1.5亿度的电可以用以运送物资,即价值1000万美金的电能。由于在巴西没有什么可信的人,临时增加能量储备已是不可能,黄宣只得遗憾的将大部分的瓷器、珐琅和剩余的数千万美金丢弃在p101,它们被一股脑的寄回了中国,至于谁是收件人,却无需深究了。

        当然,很多艺术品的价值都是远远超过百倍利润的,但短短的一周时间,能够买到的数量却不会太多。

        第四次从哈默的百货商店中走出,阿曼德.哈默已经是黄宣最好的朋友了,他卖给了黄宣价值8900万美金的艺术品,大部分来自俄国,在此期间,“慷慨的中国人”黄宣没有和他讲过一次价。除了那些与黄宣所处位面重复的艺术品,所有已经遗失或找不到收藏者的艺术品被黄宣一网打尽,据说,红色资本家也提前完成了他在大萧条中的利润目标:400万美金。洛林估计,他的利润也许已经超过了2000万,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老爷车如蜉蝣般扭动着,五彩的花帘在窗后掩映,明亮的橱窗中陈列着红色的玛瑙,青脆的碧玉、沉黄的铜器,一如黄宣此刻的心情。

        他再次握握哈默的手,道:“如此,我就要回国了,希望哈默先生能有一天能去中国。”

        “一定一定。”哈默也紧紧的握着他的手。

        “我的国家,现在并不安宁,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发展起来,那时候我可能已经不在了,却盼望哈默先生能够去看看它,帮我照顾他。”

        哈默不期然的伤感起来,这种对未来的不测是每个大萧条中的美国人最为感怀的,他不由的紧握住黄宣的手,只是说:“一定,一定。”

        黄宣笑着走进了车中,汉斯面无表情的关上车门,福特t型喷出一股浓烟,宛如历史的尘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