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放下鱼叉,拿起了屠刀(1 / 2)

加入书签

第218章  放下鱼叉,拿起了屠刀

        小渔村。

        因为海禁的关系,村里的百姓过得很贫苦。

        一个个面有饥色,身上穿着的都是打着补丁的亚麻布衣服。

        这就是他们其中一些人会选择给张士诚旧部这些海盗打掩护的原因。

        法理不容,感情上也很难接受,可却可以理解。

        宋元以来,数百年时间,海上贸易已经成为东南沿海居民最重要的求生之路。

        明朝开国后骤然设了海禁,可对于沿海居民来说一时间这种生活方式很难改变,因为朝廷只是禁止他们出海,却没有给他们提供新的谋生手段。

        海禁等于是断了他们谋生的路。

        因此这些沿海的百姓,只要看到空子可钻,即便冒着巨大的风险,也要参与海外走私贸易。

        严重的村子,几乎家家户户都涉足走私贸易,从而也或直接或间接的与张士诚旧部这些假“倭寇”有关,与真倭寇直接进行交易的也不是没有。

        在一些人看来,这些获利虽不合于天朝法度,但绝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马三刀手底下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伪装了身份后开始进村调查。

        可任由他们经验再丰富,只要进了村,有时候,是人是鬼就分不清楚了。

        马三刀他们在实施救人行动的同时,杨宪这边也没有闲着。

        趁着朱标来扬州查看新一批军望远镜的时候,杨宪和朱标讨论起开放海禁的事情。

        “杨卿,海禁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朱标开口问道。

        杨宪并没有直接回答朱标的问题,反而开口问道:“太子殿下,陛下制定海禁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设立海防线,打击张士诚残余势力以及掠边扰民的倭寇。”朱标不假思索,直接开口道。

        杨宪微微点了点头。

        海禁是朱元璋开国后定下的国策,其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张士诚这些反叛势力、打击海盗和走私集团,进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朱姓江山的牢固。

        但事实上,海禁不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在直接打击了本国的对外贸易和渔业生产的同时,海盗和走私商人反而趁机做大。

        杨宪开口道:“那么海禁也已经施行了好多年了,达到陛下要的效果了吗?”

        杨宪摇了摇头,自问自答道:“并没有,殿下,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

        “海禁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剧了海盗的激增。”

        杨宪这番话,朱标初听之时,感觉还不是很很强烈,但仔细回味后,便能体会短短“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八字,便道明了沿海百姓个中心酸。

        朱标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清晰的画面。

        那些原本世代为渔农的沿海百姓,凭借出海打渔就能做到丰衣足食,但在海禁之后,这些渔民完全失去了此前自力更生的生存之道,这对于世代捕鱼的渔农们来说,堪称灭顶之灾。

        于是这群人就反了,纷纷加入海盗,毕竟正常营生已经做不下去,还不是因为海啸这类天灾,而是单单因为朝廷施加的不可抗力,走投无路,甚至快要饿死的情况下,这部分渔民只能选择去当海盗,如此才能生存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