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兄弟们啊,上位呀,还是对咱们亲((2 / 2)

加入书签

        “梁国公,我替陛下传一道口谕给你。”内侍官开口道。

        <div  class="contentadv">        听到“口谕”两字。

        其他武将们都是清醒了一些,纷纷起身下跪听旨,只有蓝玉一人还坐在位置上。

        “什么口谕?”蓝玉开口笑道。

        内侍官看了一眼,也不在意,继续开口道:“今晚,陛下会在太庙前设月光宴,请五品以上的淮西子弟都去赴宴。陛下说淮西老弟兄们这么多年没聚了,趁着这次大家都在,专门犒赏你们。”

        “口谕已经带到,就不打扰梁国公你们的兴致了。”

        说完这句话后,内侍官朝着蓝玉他们行了一个礼,便是转身离去。

        听了这名内侍官的话后,这些出身淮西的武将们一个个脸色露出喜色,这些日子提着的那颗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

        原本还以为朱元璋这次把他们都给召回京城是为了问罪,原来是为了联络感情,果然上位心里还有他们这帮子老弟兄。

        蓝玉打了一个酒嗝,大笑道:“好,我们是陛下的子弟。我跟你们说,兄弟们啊,上位呀,还是对咱们亲。”

        “只有咱们是陛下的自己人,骨是骨,这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啊!”

        “喝完这最后一碗,咱们中午就到此为止,留着点肚子,晚上喝陛下接着喝!”

        其余那些淮西武将们听了蓝玉的话,也跟着笑了起来,纷纷端起了手中的酒碗。

        皇宫,太庙。

        距离晚上的月光宴还有一段时间。

        朱元璋带着朱标在这叩拜先祖。

        朱元璋跪在蒲团上,对着太庙上头那一个个灵牌开口道。

        “子孙叩拜皇祖在天之灵。

        大明开国十年,大业初成。

        家国日渐兴旺,皆拜祖先保佑,子孙感激涕零。

        但是今日忧患,已非当年外族兵马。

        而是子孙之血脉,淮西勋贵。

        尔等居功自傲,欺君枉法,仗势欺民。

        子孙为此叹恨不已,痛断肝肠,为了大明千秋基业不虞,子孙只能痛下针砭,厉行裁撤。

        子孙再拜!”

        说完这句话后,朱元璋带着朱标,再行跪拜。

        起身后,朱元璋神色凝重,开口道:“老大。”

        “儿臣在。”

        “仔细看看这些列祖列宗的牌位吧。”

        “儿臣正在虔诚瞻仰。”

        朱元璋回头看了朱标一眼,缓缓开口道:“总有这么一天,爹也会化作这些牌位当中的一尊。那时你会跪在这些灵牌前,诉说你自己的心声,向咱禀报你的功过。”、

        “到那时,咱真的盼望着大明江山比现在更加日益昌盛。也盼望着,你比咱更加圣明。”

        朱标躬身道:“儿臣谨记。”

        只可惜,原时空朱元璋并没有等到这么一天。

        因为朱标比他走得还要早。

        倒是老四朱棣,靖难成功,夺取天下后,将自己锁在了太庙,抱着朱元璋和朱标的牌位哭着述说了一天。

        还有朱棣的好圣孙,在烧了他二叔后,同样是将自己锁在了太庙。

        朱元璋今天这么做,是为了昭告天地,不是他朱元璋无情。

        什么鸟兽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统统都不是。

        他是被这群淮西勋贵们给逼得没办法了,他是为了大明江山才会去做接下来的这些事情。

        后世一些人,认为朱元璋喜欢杀功臣。

        其实根本就不是。

        原时空明洪武年间的四大案中的空印案与郭桓案是反对贪官污吏的,胡惟庸案,对着贵族官僚集团中以文官为主的势力集团,而蓝玉案则是对着贵族官僚集团中武官系统的功臣宿将。

        拿那些淮西武将们聚例子。

        如果仔细读《大诰武臣》所列举的诸案,可以看见武官们在军队系统对士兵的野蛮统治以及残酷,连朱元璋都看不下去,可想见其严重的程度。

        这些功臣宿将勋贵们,战争胜利以后奢侈豪华、肆无忌惮、完全不知收敛。从《大诰武臣》的案目,可以看到那些武臣为非作歹也确实太利害,从案目看,若冒支军款,饿死军人,擅收军役,打死军人、因奸杀人、奸宿军妇等等,桩桩件件,骇人听闻。

        这也是促成朱元璋下决心整肃军人贵族的一个原因。

        蓝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居功自傲,不可一世的霸道作风也可想而知,不到万不得已,朱元璋也不会下狠心,如此使杀手锏来惩治他们的。

        当然蓝玉案,朱元璋那样广泛株连曾与他有过联系的相关人员,而且采取族诛,也确实有错杀、误杀、甚至滥杀无辜的情况。对于这些案子,应该正反两面都作一点考量才能作出比较客观的估量。后世之人站在上帝视角,回看历史,自然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

        但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看,他有着所谓的历史局限性,作为一个封建帝王而言,他做的挑不出丝毫的毛病。

        朱在洪武二十二年与皇太孙朱允炆讨论刑罚时也说过:“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当自轻。”

        很显然他也知道自己的过错,可有时候没有办法。

        那些功臣宿将们只要能检点收敛自己的生活,朱元璋也并非一定要置他们于死地。

        他并非不让自己的老弟兄过上好日子,而是蓝玉他们实在是太过分。

        其中汤和就是一个善终的最好例子。

        汤和归养后,那小日子过起来也不要太舒服,同样豪房住着,妻妾成群。

        天下是这帮子老弟兄一起打下来的,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享受享受无可厚非。

        他们也该得到国家、朝廷的恩养。

        别说是他们了,就算是他们的后人,朝廷恩养着也无可厚非。

        相信老百姓也不会有意见。

        但是他们不能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老百姓的痛苦之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