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徐长青的‘歹毒’心机(1 / 2)
“此时已莺飞草长爱的人正在路上……”
弘光三年的天似是有所转缓,中原的天气都不错,海城周边只会更好。
进入二月中开始,海城、包括整个山东地区对土地的整理、耕犁工作比中原地区要旺盛的多太多了。
如果说中原周遭的两绿旗只是一只幼兽,那海城便是一头成年猛虎,各处的田间地头上,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
纵使北风依然略有凌厉,却再无法挡住人们的热情。
孔有德此时还没有给徐长青这边任何回复,徐长青却丝毫不以为意,哼着欢快的小曲儿,深入田间地头视察着春耕前的准备工作。
按照目前的态势来看,如果今年不爆发战事,甚至只要秋收前不爆发战事,海城包括山东各地区的整体实力,必会上一个新台阶。
徐长青此时已经得到了差不多的统计数据,今年愿意大肆种植番薯的农户,已经占到了海城及山东周边地区的三成,至少会有十万户以上。
而就算不愿意大肆种植的农户,在这种风气下,或多或少还是会种一点,就跟种经济作物一般。
这就意味着,即便遇到什么小规模的灾情,农户们的基本生活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番薯的生命力,绝非是娇贵的主粮可比。
另外,因为海城几大酒厂的不断宣传引导,加之政事署的全力配合,徐长青重金收集,已经是收集到了充裕的高粱种子。
高粱又被老百姓叫做‘蜀黍’,李时珍在《百草纲目》中言:“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山东地区以前并没有种植蜀黍的习惯,因为产量太低,回报率不成正比,俗称‘吃力不讨好’。
但有番薯的先例摆在这里,徐长青和政事署都为之背书,老百姓对种植蜀黍的积极性已经很高。
蜀黍其实也能算做主粮的一种,相对于小麦、水稻这种主粮,其不仅耐旱、耐造,生命力也是极为顽强,并不用占据良田,边角地随便种点就行,艰难的山地其依然能承受。
这便使得海城及山东地区的主粮开始趋向于多元化,又都有市场价值保证,容错率自然也是更高。
现在算起,用不了多久,或许徐长青就可以带着他的娇妻美妾,仔细领略下高粱地的曼妙了……
“徐哥哥,你刚才哼的什么小曲儿啊,我和东莪怎么从来没听过呢?”
这时,身后不远的马车里,传来了孔四贞娇滴滴的声音,俏脸探出马车,充满情意的看向徐长青这边。
东莪也随之凑出来小脑袋,羞涩又好奇的看过来。
徐长青回身一看,正看到马车窗口边两女犹如并蒂莲般的娇俏模样,只觉心神一片舒畅,笑道:“这是我刚做的曲子,稍稍整理下便与你们分享。稍安勿躁。”
“哇,徐哥哥,真的吗?”
两女美眸顿时都亮起来。
她们早就知道徐长青大才,毕竟,当年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现在看依然让人高山仰止,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只是种种原因,她们之前并没有怎么走到徐长青心里,自也不可能见识到徐长青的才气。
而此时,这些时日的精心打磨,两女都对徐长青如胶似膝,加之春天又快要来了,她们也开始享用到了徐长青的这强大福利。
当然,徐长青也有着他的一些恶趣味……
或许是年龄越来越大,马上就要奔三的缘故,徐长青并不喜欢东莪和孔四贞这样的小嫩妞儿再叫他‘爷’,而是更喜欢郑茶姑开创的‘徐哥哥’这个称呼……
安抚完两女,徐长青点了一袋烟,徐徐策马,笑眯眯的审视着周围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这里是山东中部的桓台地界,也是徐长青出来视察的第三天,情况比之想象中还要好一些。
因为之前战事的破坏,这边的人丁虽是不多,但田地并没有遭受到太大的破坏。
桓台在后世便是山东的重点产粮区之一,此时,经过徐长青的精心筹谋,政事署大佬李红云都亲自盯在这边,成果还是斐然的。
这种主粮、高粱、番薯全方位种植的立体模式,在这里实施简直得天独厚。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徐长青更是不吝成本的花费重金,在这边打了很多井,确保万无一失。
不过,也有不好的地方……
便是桓台这边因为各种原因,此时基本是徐家、李家、吴家、包括朱媺娖、顾横波等徐长青几个大小老婆及其家族的私产……
这也是不能避免的事情。
这些人和他们的族人,已经把宝全都压在了他徐长青的身上,他徐长青又岂能不给他们大红利?
否则,还怎么带队伍?
不疾不徐的在周围又逛了一个多时辰,徐长青并没有选择去桓台县城,而是一路向南,准备走淄川一线,去莱芜、新泰那边看看煤矿、铁矿的情况,再转道青州回来。
踏入温润的马车,徐长青也将刚才哼的歌整理好了,笑着东莪和孔四贞完整的唱了一遍。
两女美眸不由更亮,孔四贞兴奋道:“徐哥哥,这,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徐长青故意想了想,勾起她们的心神,这才笑道:“这首歌嘛,我准备将其取名做《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两女相视一眼,都有些无法言喻的感觉,一时根本无法形容这种心情了。
这是何等大才,才能写出这等精妙的曲子,如此直击人心房的词啊……
只可惜,此时并不是自己一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