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有点像摸金校尉的“摸金符”(2 / 2)

加入书签

这样说,“陈家老三”转换了镜头。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拿在手上的“蛐蛐罐”。

蛐蛐罐的材质是青花瓷,鼓形,高度看上去12公分左右,顶口以及底面直径约9公分,肚径约10公分。

“你把罐子慢慢转动一下,另外把底面露出来,把盖子也打开下。”

随着“陈家老三”的转动,他看清了罐子面上画的内容,是风景人物图案。

底面没有落款。

蛐蛐罐是老的,年份应该是清末。

“罐子没问题,老的!”

仔细看过之后,他确定道。

“那你帮我估个价,看看能值多少钱?”

“陈家老三”更关心价值。

“你这个算是民窑精品,要是前两年行情好,一万块钱都有人购买。

不过现在古玩市场大环境不如之前,价格在2000到3000块钱之间。”

想了想,武元胜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帮他估了一个很客观的价格。

“好的!知道了,谢谢!”

“陈家老三”说完挂了连线。

又过了不到10秒钟,另外一个网名叫做“做大又做强”的人连了进来,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

“老师,你好,帮我看几样东西!”

还是跟其他人一样,武元胜让他转换了镜头。

这个男人要看的物品有5样,一个大铜镜、一个戒指一样的物件、两块银元以及一个牙齿形的玉饰。

铜镜是一个大的“五子登科”镜,直径约16公分,很厚实,年份是明朝时期。

戒指并非一定是戒指,材质是铜的,造型很奇特,有三部分:

中间主体圆形的两边,一边有一个连接的小圆环,直径约3毫米,另外一边,是一个莲蓬的造型,长度约1.5公分,莲蓬没有莲子。

这似乎还可以当耳环用。

仔细想了一下,他感觉它好像能做针线活用,是顶针也有可能。

这个造型特殊的“戒指”形物品,年份看上去比较早,像是辽代的,应该不是中原物品,是少数民族用的。

两块银元,一块是三年的袁大头,一块是“大清宣三”银币。

牙齿形的玉饰,“牙根”部分被一个银饰品包裹,有点像摸金校尉的“摸金符”。

这个材质是和田玉,年份看上去是清朝时期。

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拿出来的五件东西都对,他说是老一辈留下来的。

武元胜在看这些物品的时候,把每一件的大概情况告诉了他。

中年男人也问了它们的价值。

目前的行情,“五子登科”铜镜根据大小、年代、品相的不同,价值在200元到6000元不等。

他的这个比较大,年份早,厚实加上品相好,大概能值4000块钱。

特殊的“戒指”,300元左右。

(虽然在他们这边比较少见,但在曾经少数民族生活过了的区域,应该是很常见的。)

两枚银元的品相不算差,但也不是多好。

三年袁大头,差不多1000块钱。

大清宣三银币,6000元左右。

清朝时期的和田古玉“摸金符”,这只是个说法,是不是“真符”不好断定,不过1万肯定有人愿意做“接盘侠”。

武元胜也跟他说了,他的估价,仅代表个人观点,要是成交,还得看实际情况。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