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揽客入齐州,不走寻常路(2 / 2)

加入书签

        当即,王安石揉了揉下巴,露出一抹笑容,再次大步迎了上去。

        <div  class="contentadv">        这支商队的掌柜乃是一位读书人,他见王安石谈吐不凡,便与之深聊了起来。

        二人有说有笑,相聊甚酣。

        不多时,这名掌柜便带着商队,转道去了齐州。

        顿时,王安石信心大增。

        只要将名声建立起来,齐州有了好口碑,就能无形中解决很多麻烦。

        ……

        而此刻。

        在齐州北境的一处驿站前,司马光心情忐忑地望着远处。

        此处乃是从汴京通向青州的必经官道。

        商队尤多,且多是长途奔走的商人。

        苏良也站在一旁。

        他知晓司马光没有王安石那种厚脸皮,便选择陪着司马光。

        从上午到此刻,已经过去了二十余支商队。

        司马光与之交谈的也有十余家,不过依旧无人转道去齐州。

        好几个商人都被吓到了。

        他们觉得官员们对他们那么好,必然是有所企图。

        虽然屡遭怀疑,但司马光还是会耐心地向商人们推荐齐州,讲解齐州的各种特产以及齐州对商人的优惠政策。

        司马光最大的优势便是情绪稳定。

        且他认为,宣讲齐州比引客更加重要,只要建立起好名声,客商自然能蜂拥而至。

        由于二人还有公务要做。

        王安石每隔三日便去官道揽客一次,每次大概是小半天。

        而司马光选择每隔两日一次。

        不过,他会在驿站中住宿,晚上在驿站附近停下休息的客商也不少。

        篝火下,正是宣讲齐州的好时机。

        当然,二人的这些举动不会是今年常态。

        一旦外地客商对齐州的印象改观,二人便会再次拉长时间间隔,甚至不用再招揽客商了,但后续的服务定会做得更精致。

        王安石和司马光,正在以一种大宋朝从未有过的方式,改造着齐州。

        用一位老农的话语来形容二人。

        “这两位官老爷的脑袋是低着的,腰也是弯着呢,并且还会冲咱们笑呢!”

        ……

        商人向来都是传递信息的最佳媒介,更何况齐州这个大宋变法的首选之地。

        很快。

        “知州坐官道,通判守驿馆”这十个字便经由商人们嘴,传向了齐州外的四面八方。

        “那日我带着商队走在官道上,齐州知州王安石在知我不会路过齐州后,仍为我们准备了茶水,就冲这份对我们商人的尊重,我也要去齐州进次货!”

        “齐州有剪径徒?我已往返齐州两次,一个贼人也没有遇到,并且那位司马通判拍着胸脯向我保证,在齐州境内若丢失货物,他定帮其找回,若找不回,府衙将会赔偿我的所有损失!其他州府,哪个主官能做到这一点?”

        “齐州的绵帛,京东最佳,往昔都是齐州商人们运送,如今省下一大笔运输费用,足够年底盖上几间新房了。”

        “齐州民风彪悍?剪径者众?胡说八道,我觉得齐州比青州要好多了,这样的知州和通判,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呢!”

        ……

        虽然大宋商人的地位较汉唐有所提高,但士大夫官员从来都是高高在上的,而今王安石和司马光表现得如此接地气,自然引得无数百姓热议。

        六月二十日。

        苏良来到齐州的第二十八天。

        这一日,“知州坐官道,通判守驿馆”的效果突然迸发。

        足足有三十多支商队来到齐州城。

        其中带头者,还是拒绝王安石的那个卖枣和核桃的老汉。

        这位老汉为齐州带来了数支贩卖药材的商队。

        王安石和司马光靠着个人魅力将这些人引入齐州城,至于能不能将这些人留下,就靠齐州的商品质量和价格了。

        这一日。

        齐州城主街上甚是喧闹。

        街道两旁,车马不断,过年节时也不过如此。

        有些地方甚至自动形成了露天草市。

        府衙的差役们全部出动,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解决大街上百姓的一切问题。

        因为多劳多得的考绩方式,差役们也都甚是兴奋,忙得热火朝天。

        此时的王安石和司马光,才算是真正体会到了齐州自治的好处。

        二人也逐渐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变法。

        变法,必须要不走寻常路。

        二人若不是放下脸面,恐怕要形成今日这个局面,至少要熬二三百个日夜。

        苏良与张茂则缓步走在大街上,观察着周围的车马川流不息。

        张茂则开口道:“知州坐官道,通判守驿馆,真是开我朝先例,确实是招揽商客的好办法。不过,朝堂的那群相公估计不会喜欢。”

        “苏御史,你最好今晚就写奏疏向官家解释一番,不然官家先入为主,听了那些人的理由,毁掉这番好局面,就可惜了!”

        苏良认可地点了点头。

        大宋的士大夫官员,向来讲究高雅有节。

        但如今,一州知州与通判为招揽客商,不惜放下身段,这在那些老顽固眼里,是破坏礼法,是对士大夫官员身份的侮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