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协作生产(2 / 2)

加入书签

        “我现在骑的,这是我前不久设计的,在摩托车厂做了样品,就是试验品的意思,这个车现在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

        “怎么修改已经确定了吗?”

        <div  class="contentadv">        “嗯,昨天我和摩托车厂的路科长谈了一下想法,倒是已经有了方案。

        看厂长和书记的急切心情,朱雪峰就知道,轧钢厂很有意向,不能老被领导带着走了,朱雪峰决定详细的讲一讲。

        “两位领导,我觉得还是先给您两位详细介绍一下情况,便于领导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的确有点乱,这你一言我一语的也问不到重点,让朱雪峰说说,他是设计者,前两套的生产他也参加了。

        朱雪峰首先介绍了小摩托的具体参数,包括功率、时速、油耗、最大行驶里程、载重量、及制造成本。

        有些东西两人不懂,但不影响有个大致印象,这东西不错,轧钢厂得搞下来。

        朱雪峰又介绍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更换发动机材料、增加电启动、速度表、油箱表、里程表,简单说明了这些配件的获取途径。

        又介绍了后续想用部分橡胶、塑料材料替代一部分金属,减轻车辆自重的想法。

        然后表示,相关图纸一周内就能完成,摩托车厂全程参与了制造和想接手生产的情况。

        信息量有点大,两人看朱雪峰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这么复杂,这么多配件需要外协,轧钢厂想自己完全生产,基本没有希望,必须得协作。

        朱雪峰又陈述了车辆生产是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概念,任何一个专业厂想大包大揽,负责所有环节都会成为自己的负担。

        “这些东西你都在哪学的,你不是才高中毕业吗?”

        两人都对朱雪峰的知识表示了惊讶,倒不是怀疑,朱雪峰根正苗红,这身份是没一点问题。

        “我对这个比较感兴趣,在图书馆查了很多的材料,最后还参考了一些发动机成熟国家的经验。”

        “其实车辆的工业体系在这些国家已经很多年了,比较成熟,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拿来就用。”

        “就一汽来说,也有好多配套厂,一个厂完成所有环节,太困难了。”

        听说参考了国外的成熟经验,陈书记拿着茶缸的盖子轻轻的在桌上下意识的扣着,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没错,这就是拿来主义,我们的确可以借鉴,嗯”

        “这个思路很不错,要不然我们得招多少人,建多少车间,太不现实了。”

        转向杨厂长,点点头,认真的对说。

        “我们就按小朱的建议,来个大协作,现在部里大协作的项目就有好几个,咱们的应该也能通过。”

        杨厂长没有表态,协助哪有自己独家合适,低头又想了想,一个想法出现,杨厂长坐了起来。

        “能不能直接装在自行车上,我听说有厂子就是这样,好像成了。”

        朱雪峰想了想,认真的回答。

        “厂长、书记,我设计的这款发动机,功率较大,不太适合自行车,装是能装上,可速度太快了,极不安全,自行车的刹车系统根本保证不了及时刹住车。”

        得,回到起点,自行车改装对轧钢厂最简单,但干不了,还是得按图纸来个大协作生产。

        杨厂长还是不想放弃,看了看朱雪峰,忍不住还是提出。

        “要不,你再设计个更小的,改自行车方便啊,我们厂自己就全包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