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定计(1 / 2)

加入书签

李岩与宋献策两人发觉城内粮食短缺,也没心思再去拜祭刘体纯,快马加鞭赶到了李自成行营,崇文门外的一家豪绅大院,把手正门的是李自成义子李双喜麾下两位孩儿兵头目,一为罗虎、一为王四,孩儿兵于潼关打破孙传庭,两人也从掌旗帜升迁至果毅将军。

顺军诸将之中,称得上眼光长远的寥寥无几,而这位罗虎便是其中之一,他自幼失怙,经历过一段极其凄苦的童年,深知贫民百姓生活不易,在掌军之后,一再严肃军纪,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原本的历史中,李自成纵兵洗劫京师,唯有他与李岩麾下兵马军纪严整,未曾参与劫掠,后来李自成为示恩宠,将宫内的宫女赐予众将,就在当天晚上,宫女费珍娥假意屈从,却趁罗虎熟睡之时将其刺死,可怜两人皆是自许忠义,却因立场不同而双双殒命。

“李岩将军、军师。”罗虎冲下台阶,替两人牵住了马缰,顺手又递给了身后过来的亲兵,对两人说道:“陛下正在与众文武议事,两位且稍待片刻,俺这就让人进去通禀。”

李岩听得眉头一挑,说道:“咱弟兄要见闯王,几时还需通禀?”

自从李自成在西安称帝,顺军之中,也只有李岩还称他闯王,牛金星等人私下多次以此弹劾,都被李自成出言呵斥,只说是一起玩命的老兄弟,不必拘与俗礼。

见李岩说着就要往里闯,宋献策连忙将他拉住,压低声在他耳边说道:“今时不同往日,陛下已是九五之尊,万不可轻慢,否则离取祸不远矣。”

李岩见他那副谨小慎微的模样,不由得哈哈一笑,说道:“军师小瞧闯王气度了。”

宋献策正要再劝,却见眼前府邸中门大开,一身金甲红缨的李自成阔步而出,径直走到了两人面前,两手伸出,一左一后把住了两人的胳膊。

“李岩兄弟和军师来得正好,咱正在商议粮草之事,丞相献上三策,走,跟咱进去一起听听。”

“原来闯王已经都已经知道了。”

李岩同样亲热地把住了李自成的胳膊,与李自成并行着往里快步走去,宋献策则不着痕迹地退了半步,跟在两人身后,他看向李岩背影之时,眼中莫名地流露出了一丝惋惜。

众人打过了招呼,李岩坐到了武班之中,位居刘宗敏之下,而宋献策则坐到了文班之中,位在牛金星下首。

“丞相刚才已经说了上策,能攻下内城那自然是最好,可今早咱几万大军猛攻了一个时辰,损失了一万多老营弟兄,急切之间不可再战,咱已命人收拢各营火炮,尚需两日才能齐备,此策虽好,结果未料。”向李岩与宋献策介绍完早先商议的情况,李自成转向牛金星,说道:“丞相再说中策吧。”

“遵旨。”牛金星起身拜道,“我大顺兵出长安,连克汾州、阳城、蒲州、怀庆、太远、忻州、代州,攻占安西、河南、直隶等数省城池数十座,陛下可下一道圣旨,令各地刺史选官筹集粮饷运往京师。”

“此法虽好,可远水解不了近渴。”李自成摇头说道。

“陛下圣明烛照,臣亦是有此思量才将此计列为中策。”

顺军一路奔杀而来,兵锋所向披靡,进军神速,却也带来了补给上的困难,加上他们本就是流贼出身,习惯了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军略上也没有在这方面投入太多。但自从攻下了潼关,眼见京城在望,有了问鼎天下的希望,他们便一改往日的习性,不再劫掠沿途士绅,导致近百万军民用度紧张,除了各级文武官员,也只有五营老卒才能吃上饱饭,那些老弱妇孺每日甚至仅有两顿稀粥勉强吊命。

“那下策又该如何?”

牛金星抚了抚八字须,颇有几分自得之意,缓缓说道:“下策倒是最为容易,只须陛下一道圣旨,令各营各标就地打粮,以明廷京畿之富庶,当可供给我大军数月有余。”

“这个主意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