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出乎意料的惊人收获(2 / 2)
说到这里,朱纯臣拉了个长音,便不再往下说去,目光却看向了坐在靠门位置的徐杰,他虽然被擢升为亲卫营同知,但此时却还穿着那身内操百户的盔甲。
堂堂国公,这等小事还要看一个百户的神色行事,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王承恩咂摸了下嘴,似也品出了其中的不同寻常,便对徐杰说道:“咱家听永王殿下说,太子千岁设东宫亲卫,选忠勇营精锐充入其中,不知其中详情如何,你可愿为咱家解惑?”
“这个……”
太子掌兵本来就是个犯忌讳的事,别人问起还能假托皇帝的旨意,可王承恩本身就代表了皇帝,他这么一问,就搞得好像太子有什么企图似的。
可若不是太子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这大明京师早就落入贼寇手中了,到那时,管你是煊赫无双的勋亲贵戚,还是权倾朝野的阁部大员,又或是遮奢的内廷大珰,通通都得跟那些平头百姓一样趴在贼寇脚下祈活,哪还有机会坐在暖室之内搬弄是非。
谁要敢以此来非议太子,他徐杰是绝不答应的,亲卫营上下也绝不答应。
徐杰深吸了口气,鼓足勇气站起身来,直面往日里看去如在云巅,令他不敢生出高攀之念的王承恩,他或许自己都没意识到,在做出这个反应的同时,他心中固有的盲从思维出现了动摇,开始权衡起更高层次的利弊与得失,就譬如,谁,才能终止这一场就在眼前的浩劫。
与此同时,王家彦和孟兆祥他们一众文臣也在深切地反思,今日这半天,算是教他们见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无耻与荒唐,从私底下投敌献媚的昔日首辅,到内外勾结损公肥私的文臣勋贵,只为私欲却全然不顾国家社稷,两百七十年的煌煌大明,竟养出了如此多的污秽之辈,又有谁人能涤垢洗瑕,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参见太子。”
领着一群默不作声的文臣,朱光明在亲卫们的恭迎声中踏入进参谋部,他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与身后那些文臣的失落神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趟马不停蹄跑遍了小半个内城,收获也是出乎意料的丰厚。
情报处与亲卫营在李喜和王之心的带领下分头行动,从巳时初刻一直忙到申时二刻,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光是候爵就抄了两家,伯爵多达五家,户部郎中、员外郎、主事,包括不入流的库大使,更是抄了十一家,还有参与此案的三家豪商,仅仅是真金白银就抄出了近千万两,换成资金点数居然达到了1300多万。
这十几家之中,嘉定伯周奎的家资最丰,三处藏银合计竟高达三百多万两,也亏得他口口声声耕读传家,就连皇后拿出来的银子也要从中克扣,这下倒好,全部便宜了朱光明不说,还要落下一个资敌卖国的不赦之罪。
要不是收到了徐杰的快马急报,担心崇祯皇帝会整出什么幺蛾子,朱光明还真舍不得就此回转,那批名单之中,还有近半没有处置,其中几位世袭的伯候,从开国之初传到如今,少的也有近两百年历史,祖祖辈辈这么些年的积累,总不会比一个嘉定伯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