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供需的桥梁(1 / 2)

加入书签

同样,随着项目的进展,开发商用工需求旺盛。

如果开发区管委会能提供稳定的劳动力来源,这对开发商来说,也是1件大好事!

陈健做出了基本架构,然后在开发区管委会会议上讨论。

这个方案简单直接,直指本心,利弊明显,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赞成。

大家都提出了建议,要选调精干的人马,来组成云物流中心,不能让这个很好的创意,因为操作失当,最后贻笑大方!

同时,要全县合力,共同把资源登记到云物流中心,来和开发商对接。

这已经不是开发区1家的事情,成了全县动员、全体受益的大事!

在会议上,蔡富田提出了扩展服务范围,把本地的服务资源也登入云平台来进行交易。

比如,本地的1些上规模的旅馆、宾馆,可以为外地民工提供团购的低廉住宿服务,把空房变成宿舍。

本地的1些餐馆,可以提供团购的包餐服务,甚至可以送餐到工地。

其他1些本地的服务,也可以组织起来,登入云平台,完成服务和需求之间的对接!

对蔡富田的脑洞大开,陈健十分欣赏。

他看着蔡富田笑道:“我们之前讨论过,怎么把开发区的新需求利用起来。

你的商业中心建好之后,马上投入运作,按照客户的需求,去规划商业中心的服务内容。

以需求为导向,这是现代商业的基本原则!”

蔡富田点头:“我会提前做预案,希望开发区的云物流中心,能给我们提供客户需求,引导我们的服务业布局!”

会议1致通过了陈健的提议,同意以管委会的名义,建立1个下属机构,承担起云物流中心的具体运作。

这个物流中心,其实是1个开发区管委会的下属机构,是政府主导的服务型单位。

它面对的是实体和大客户,提供的是打包服务。

跟普通的面对大众的应用软件不同,个体用户没有资格出现在这个物流中心的平台上。

比如开发区的劳动力市场,都要通过各乡镇统计、统筹之后,再上报管委会物流中心。

这样就保证了劳动力的真实数据,避免了其中包含的水分。

同样,需要登录云物流中心做生意的企业,商家,都要有1定的资质和备案,要如实登记自己的供需情况,方便管委会掌控资源的真实供需信息。

1句话,登入云物流平台的成员,比起自然人,要承担更大的义务,才有资格享用政府提供的便利!

这个平台,从陈健思考的第1天起,就是企业和机构间沟通的桥梁。

在政府层面,在开发区管委会的高度,不可能去关注每1个自然人的运作状态!

经过仔细的开会讨论,大家1致同意,把这个平台命名为‘云服务中心’。

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之后,最初为了解决‘物流对接’问题的平台,又加入了大量综合服务的对接内容。

用‘物流平台’来定义这个服务平台,已经显得有些浅薄!

田书慧总结说道:“建立开发区,对我们泽水县来说,是个新课题。

在这个新课题,也给我们提供了创新的机遇。

我们要向陈主任学习,在工作中发现问题。

提前布局,用新思维、新心态,在提升开发区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大家自发鼓掌,为陈健的精彩工作做出了评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