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粘人精(1 / 2)
刘阿姨突然被李清窈抱住,这个人都愣住了。
她也没有做什么啊,李清窈怎么就抱她了?
“孩子,别哭别哭,你这样阿姨就不好意思了。”
“有什么委屈啊,就跟阿姨说,阿姨能帮得上忙得,一定会帮你的。”
李清窈摇头。
她说:“我没有委屈。”
“我就是觉得太幸福了。”
那么久回到家里,里面还都是干干净净的。
她有满是阳光味道的棉被盖,有干净的床单铺床。
虽然,这些不是什么大事情,但,对于李清窈来说,她心里非常的感激。
从京都城回到培林镇这边,一路舟车劳顿。
看着是一直在坐车,不用做什么体力上的活儿,但,身体上的疲惫,是无法消除的。
回到家,不用收拾屋子,不用洗床单被套,李清窈觉得狠狠地松一口气。
原本压在心上的一块大石头,一下子就落了地。
刘阿姨笑话李清窈:“你这孩子,也是当老板的人了,怎的还为了这么一点小事情红眼睛的?”
“阿姨知道你为什么感动。”
“不过是帮你收拾屋子而已,顺手的事情罢了,你别太放在心上。”
“你对阿姨这么好,阿姨都记在心里呢。”
“好孩子,累坏了吧,快些坐下休息,阿姨给你煮粉吃。”
李清窈本不想吃粉了的,看到刘阿姨这么热情,她也就吃了。
店里面新来的一些工人不认识李清窈,看到刘阿姨跟李清窈这么亲,就好奇了。
刘阿姨一边
煮粉,一边跟店里面的新员工说:“这是咱们的老板娘,你们的工资,还有过年的红包以及年货,都是老板娘给你们发的。”
几个没有见过李清窈的员工咂舌。
这……
她们到这边做事好几个月了,一直没有见过老板娘。
只从刘阿姨的口中知道,这家店的老板娘,是一个年轻的姑娘。
她们以为刘阿姨口中说的姑娘,是一个比她们年轻的女人。
没想到,居然这么年轻。
看着没有结婚,年纪也就二十岁左右。
这么年轻,居然开面馆了。
“老板娘好。”
“老板娘好!”
那些工人震惊过后,连忙跟李清窈打招呼。
李清窈看着那些新面孔,笑着说:“大家都别这么客气,叫我清窈就行。”
“我买了一些水果给大家,待会儿你们拿去分了,带回家给孩子吃一些。”
众人笑着道谢。
刘阿姨端了羊肉粉过来,笑着说:“快些吃粉吧。”
“你啊,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不好好休息,还跑到这里来看我们。”
“我们这些工人啊,在你这里啊是占到好处了的。”
平日里,店里面的粉啊,肉啊,卖剩了,留到第二天又不好卖的时候,她们都会一起分了带回家去吃。
这个事情,刘阿姨是跟李清窈说过了的。
李清窈也都知道。
店里面准备的粉条,不可能每天都卖得完。
每天的客人都不固定,有时候客人多,有时候客人少。
准备的粉条多了之后,这天没多
少客人过来吃东西,粉条自然是剩下了。
有时候准备的粉条少了,客人又多,东西又不够卖。
这种事情避免不了,李清窈干脆就每天让刘阿姨准备同样分量的粉条,要是不够卖也是这么多分量,够卖也是这么多分量,卖完了就关门回家。
到时间还是卖不完,那就让店里面的员工分了拿回家吃。
还有羊肉汤那些,剩了大家都可以带回家去。前提是,不能故意克扣客人的份量,也不能故意多准备东西。
李清窈笑着说:“大家做事这么辛苦,拿一点东西带回家也是可以的。”
“对了,年货都准备好了吗?”
“今年提前几天放假,让大家提前回去收拾屋子过年。”
刘阿姨笑着说:“这几天我看着生意好,就没有去准备年货,明天我就去街上采购年货。”
李清窈笑着说好。
之后,刘阿姨又把账本拿过来给李清窈看。
这一年过来,刘阿姨都记录账本了的。
每个月她汇款给李清窈的单子,也都一同放在账本里面了。
汇款单子留着,是为了让李清窈看账本的时候方便一些。
李清窈笑着说:“您倒是仔细。”
刘阿姨拿账本给李清窈看了,李清窈就拿了。
这么多帐,一时半会儿是看不完的。
李清窈要拿回家去看。
刘阿姨去忙了。
吃完了羊肉粉,李清窈已经撑得不行了。
这边没有什么事情,她就不在这里多待了,当下就回去了。
第二天,李清
窈没有什么事情做,就跟刘阿姨去街上采购员工的年货了。
瓜子糖果饼干,一人一包,一包的份量在十斤。
水果一人一大箱。
还有猪肉一人十斤。
剩下的就是发红包。
今年店里面赚到的钱有不少,李清窈就一个人给她们准备了二十块钱的红包。
过年红包,差不多有工人的工资高,份量算是不错的。
东西都准备齐全之后,李清窈跟刘阿姨用板车拉回店里面。
店里面在忙碌的工人,看着一大板车的东西,惊得眼睛都瞪大了。
这么多东西?
都是发给她们的年货?
刘阿姨将板车停下之后,叫里面两个阿姨过来。
“你们两人把这些东西分一下,下班了就带回家去。”
“这都是老板娘给你们准备的年货,大家好好做事,明年还有年货发给大家。”
众人听了,高兴得不行。
都是乡下人,平日里面能吃饱饭都不错了,更别说吃好喝好了。
李清窈回来了,又是买饼干糖果,又是买肉买水果给她们的,能拿那么多东西回去,谁不高兴?
“好好好,我们现在就把东西分出来。”
那些阿姨笑着说。
在里面忙活的那些阿姨,做事的时候更加的卖力了。
李清窈看到大家高兴,又拿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出来。
“还有红包,大家一人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