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2 / 2)

加入书签

        或许两个多月前,少有人察觉,但是一天天变化的累积,乃至今日,已经十分巨大。

        这就好比高中时候和你一起逃课,一起打游戏的同桌,或许他和你不同的只是在于每天多用一个小时坚持专心学习,多进步0。3分,起初你觉得没什么,大家都差不多,0。3的差距难以察觉,可等到三年之后,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和人家已经差三百多分,就是清华和专科的差距。

        江州的变化也是如此,起初并不明显,很多人甚至能以察觉,但经过七十多天的累积,量的积累,已产生质的变化,江州秩序已经回归,街道逐渐变得干净热闹如初,甚至更胜一筹。

        三百多个女工,解散了一些,最终只留两百人,就足以应付街道各处打扫,而这些人会慢慢转到知府衙门下,归属衙门管辖,由衙门派发工钱,以后成为江州常设人员。

        《告民书》里,王通文才斐然,先是回忆当初江州的糟糕处境,还有纷乱环境,然后在陈百官束手无策,突出困局之难,留下悬念。

        随后说到与平南王商议对策时平南王提及的举措,扫街擦墙,贴告示之类的小事,说他心中不解,随后被平南王一番高深说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点醒。最后再结合两个多月后如今江州局势来说,称颂平南王深得古人之精要,聪慧明理,治乱有方。当然,言下之意也有夸赞自己的意思,因为官府也不怕被人嘲笑,全力配合平南王。

        总的来说,光是写出来就已起承转合,高潮悬念样样俱全,配合王通华丽辞藻和清晰的叙事逻辑,连李长河看完也有一种“我tm原来这么英明!”的感觉。

        不过李长河以人格担保,这《告民书》真是王通自发写的,以宁江府衙门的名义发布,大概是王通心中有愧,所以把自己写得这么高大上吧。

        虽比不上陈琳的檄文,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但王通的《高民书》一出,反响也十分巨大,早有苗头的风向一下子就变了,经过两个多月的沉积,就算再傻的人也发现江州变化之大。

        平日里茶楼酒肆,说书卖唱,闲谈书生,话题也从如何笑平南王,变成如何吹捧平南王英明神武,智计高绝,而且随着此文一出,江州百姓更加自律自爱,自觉维护江州秩序。

        这是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的满足感导致的,推动江州人众志合一,在维护自己家园秩序方面变得空前团结,自觉遵守法纪,告发违法乱纪之人,人人积极向上,江州城充斥洋溢着勃勃生机,居然有人自发每天早上起来打扫门前街巷。

        一时间这种行为还成为一种时尚,人人称赞,从普通百姓,到大户人家,纷纷效仿。

        破窗效应不只有负面的意义,自然还有正面的意义,一个微小的负面信号会起到不断放大,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反之,正面的信号亦然…

        这就是破窗效应带给人的启示,也是曾经拯救纽约市千万人的知识。有时人们都说知识就是力量,但许多人对这种力量是没有直观感受的,因为它影响太广,范围太大,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通这一下可以说神来之笔,恰好凑上了,李长河都有点想笑,没想到他这个不靠谱的岳父干了那么多辣眼睛的事,却在这时候突然展现出他的才能来,可谓神来一笔。

        这一下,平南王名声大振,宁江府一代民心所向,做起事来更加简单。

        …

        屋外传来吵闹声,张贵心中一紧,连忙然妻子去查看,不一会儿,妻子进来告诉他没事,只是邻居的孩子玩闹而已,也不懂他为何疑神疑鬼。

        “你这些天是怎么了?”妻子不解的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