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2 / 2)

加入书签

        里面皇上正和几个大臣议事,德公,何昭,薛芳,汤舟为等人都在,甚至还有几个皇亲国戚,毕竟这不是讨论什么政事,而是大喜事,所以每那么多讲究,气氛也很好。

        皇上坐在正北主座,众人分做东西两侧,倒像是聊天说话。

        见他见来所有目光都汇聚过来,大多都是善意的,只有何昭因今早被他放了鸽子,这时还在生气脸色也不好。

        “你来得正好,今日朕来政事堂与诸爱卿商议的主要事情就是关于此战的奖赏,燕山府之战,扬我国威,收复故土,剿灭辽国,此天大的功劳,不赏不行。”皇上先发话,随后用手指了指,示意他找地儿坐下。

        这本不是什么正式场合,大家说话都很轻松,看到这场景,他也明白今天的事是说不出了,这事本来就有捉风捕影的嫌疑,自家人说可以,在众人面前说就不合适了。

        所以他也不说,就听众人商谈,关于如何奖赏的事,作为主帅,他自然是第一功,随后大家口径也比较统一,都觉得分兵走海路的狄至是第二功。

        在此次大战中狄至军先是击败辽军伏兵,斩杀辽国北府宰相萧干,随后又以三千余人,正面击溃辽国数万主力,最后还拼死堵住了南京城门,为后续胜利奠定基础。

        德公、何昭、薛芳等人都十分推崇狄至,而在一边凑热闹的康亲王更是了,别人不知道,他和李长河都清楚,狄至将来是他女婿啊。

        有这些人说话,皇上也很高兴,因为不管史书怎么写,不管他李长河还有狄至有多大功劳,后世都算到皇上头上的。

        说来说去,正好三衙首官杨洪昭戴罪,侍卫亲军步军指挥使童冠戴罪,三个首官,只剩下一个侍卫亲军马军指挥使赵光华。

        所以在场的所有官员,皇亲国戚,大多觉得有此盖世之功,由狄至来补三衙的空缺再合适不过。

        不过关于出任首官殿前指挥使还是侍卫亲军步军指挥使还是有争议的,因为狄至太年轻,今年不过二十多岁,而且升的也太快。

        以德公、康亲王为首的激进派觉得这根本不是问题,还引经据典,当初霍去病十六七岁出征,二十岁官居大将军大司马云云,还能昭示君恩,之类的。

        而稳健派则以何昭,鲁节为首,觉得就算要嘉奖,也可以让狄至慢慢来,先加到武烈、神武军指挥使,等事务熟悉,再慢慢升任三衙首官,毕竟一下直接从新军副指挥使,直上殿前指挥使不好。

        两边人各有道理,说得不可开交,皇上却只是高兴的看着,毕竟这是大喜事,他们再吵都是好事。

        关于狄至、严申的奖赏自然没什么,刘季不能上明面,他毕竟还有个反贼的身份。

        最难的是关于魏雨白奖赏,因为向来没有这样的先例,女子为官为将,景国历史上根本没出现过,但魏雨白的功劳也很大。

        先是蔚州、安定之战,魏雨白都是先锋主力,最后决战中她的迂回绕后也奠定大胜的局势,俘虏四千与人,还俘获辽国南院大王,辽兴军节度使、彰德军节度使(韩德让死后加的)耶律大石以及众多辽国高层将领。

        这下争议更大了,有人说祖宗之法不可变,女子不能加官。有人说不加寒将士们的心,有人说这会为景国开不好的头,有人说用功不赏才是开最坏的头…

        总之双方争吵不下,僵持不休,这下是连皇上也真犹豫了。

        李长河看一群老头在那吵闹得面红耳赤,也觉得有趣,就看着他们吵架。

        其实北方才胜,他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别人都好说,可魏雨白是女人,之前起芳就有过有功却无法得到应有赏赐的事。

        那是因为起芳比不了魏雨白,魏雨白他爹是关北节度使,帝国边疆稳固全看他,而且这次魏雨白立下的功劳也太大,光是俘虏辽国南院大王耶律大石这点,就让她人尽皆知,名扬天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