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2 / 2)

加入书签

        “…而内外之事,你都要注意,内安不够,还有外患。南方大理国成不了气候,自己内耗不断,当初他们向我景国上表,要俯首称臣,也没被同意,先皇们的顾虑就在其内部各个族众林立,常年不和,又地处偏远,接过来就是烂摊子。

        交趾(今日越南一带)、白夷之地,蛮荒之地,也被冢道虞打怕了,无须顾虑。我景国之患,主要来自北方,守住北方门户的将门之家尤为重要。

        山西杨家,真定魏家,都看守国之门户,当初众人不明白先皇为何将自家女儿远嫁杨家,往后杨家任劳任怨,忠心耿耿守了百年国门,他们想必就明白了。

        关北魏家,魏朝仁是个能打仗,有资历的人,如果你娶了魏雨白,两家亲上加亲,他才会为你心甘情愿固守国门…

        我也不是逼你,只是跟你说清这其中利害,最后娶谁,将来怎么立后,立妃都是你自己的事,看你喜好,只是身为至尊,做这些事时也要为天下着想…”

        比起皇帝跟他说的家国大事,皇后显然更加关心的是家事,但在皇家,家事就是国事,这点皇后说得很清楚。

        …

        除进宫受教诲,每天李星还会去王府的学堂讲课,主讲《荀子》,其实之前王府就请了一些年轻的教书先生,甚至还有隔壁被贬谪的陈钰为王府学堂中的孩子教学。

        关于教什么,李长河很宽泛,但文化课教学,必然容易夹带主观,所以府中秋儿会给孩子们教数学、简单物理学,而阿娇会教他们一些诗理,赵四也时不时客串,不过他有一身本事却不会教,只是带着孩子们参观王府的工业区,培养他们的兴趣。

        而荀子之精要,“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则是李长河想要重点讲的,但这么大的孩子,跟他们说这些自然是不懂的,所以他需要一点点循序渐进。

        李长河也乐于给孩子们讲课,这些孩子是他的未来,也是王府的未来,国家的未来。

        小院外,景色优美,王府的孩子们坐在下方,李长河拿着本书,摇头晃脑读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是为那些能读书识字,能独立思考的成人写的书,所以开篇就是“劝学”,第一句就是这句,与其各家学说都不同。

        第一句话充满一种权威的挑战,荀子首先教的是学无止境,然后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冰出自水,却寒于水。

        一本书,开头一句一般都是很重要的。

        荀子之所以把这句话放在开头,是因为他的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反人类”的,他要说自然界的规律是恒定不变的,人可以利用这些规律造福自己,和谁是皇帝无关,和人类自身无关。在当时人看来,简直是“异类”,胡言乱语。

        “这是说,君子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关键是后面的。青是从蓝色里提炼,却比蓝色更青,水是从冰凝成的,却比水还要冷,你们觉得他荀子想说什么。”李长河问。

        “王爷,我觉得夫子说得不对!”他才说完,十三岁的季夏明,季春生的儿子就举手,小家伙本来该守孝不能上学的,但李长河跟季妇人沟通之后,改为晚上守孝,白天照常上学。

        “哥,圣人说哪会不对。”旁边懂事的妹妹夏鲤拉他衣袖。

        下面的小家伙闹哄哄的说起来,李长河没阻止,用尺子敲了敲桌子让他们稍微安静,然后问季夏明:“你觉得哪里不对?”

        “要是我认识所有的字,读了天下所有的书,那岂不是没有学的了,怎么会学无止境呢?”他好奇提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