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2章(1 / 1)
第1792章
对于火器,明朝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就是火药颗粒化。明朝火器其数量之繁多,至隆庆年间,达上百种。
比如说,赵锦侄子赵士祯。他发明的“火箭溜”、“制电铳”、“鹰扬炮”等,在当时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他著的《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仪》等书,受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高度评价。
还有万历年间的一个姓戴的,他曾经制造过一种火铳,外形看上去像是琵琶,火药和铅丸都贮藏于铳脊部位,这个铳设有两个扳机,像一公一母连在一起,扳动其中一个,火药铅丸就会自动滑落到枪筒之中,随即扳动第二机,以石激火,枪弹就喷发而出,按他的设计此铳可以连发二十八响,直到火药铅丸打尽为止。
赵士祯发明了一种迅雷铳,在万历二十六年给皇帝进呈的迅雷铳还只能连发五弹,到万历三十年经过改进的迅雷铳就可以一口气发射十八弹。
这个迅雷铳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形状也像琵琶一样。最可贵的是,发射完毕后,它还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长187厘米,重量却只有2.5公斤。
奈何,这个迅雷铳已经失传。而写下天工开物的宋应星,就在四处搜寻关于迅雷铳的记载,他们想着如何复原这种神器。
直到他们在争吵中,看到了朱慈烺。
几人一惊,纷纷跪地行礼。朱慈烺摆摆手,对着众人说道:“都起来吧,毕懋康,让本宫看看,你做的这个连发火枪,到底威力若何。”
毕懋康走上前去,将他想到改进火器的方法,给朱慈烺说了。
朱慈烺一听便明白了,毕懋康就是采用类似于三眼火铳的方法,改进一下燧发枪。使得燧发枪能够一次性,发射三次或者三次连发。
听到毕懋康的解释,朱慈烺只好微笑着拍拍他的肩膀:“理论可行,可是并不实用。”
如果这话是汤若望说的,毕懋康必然一百个不服气。可是朱慈烺说的,他便心服口服了:“还请殿下指点。”
“一支燧发枪重十几斤,若是做成三眼连发,谁能扛得起。即便是能使用,可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此沉重的武器用之不便,且无法急行军。这东西可以做,仅限于少量装备部队,用以唬人尚可。”
朱慈烺一针见血,毕懋康一愣,随即垂头丧气起来:“殿下说的是,下官怎地没去想这些。”
朱慈烺安慰着拍着他的肩膀:“你们做的也着实不错啊,本宫听说你改进了燧发枪装填子弹的速度,可有此事?”
一说起这个,毕懋康立刻又眉飞色舞起来:“回禀殿下,此事多亏了汤大人协助。下官想到,若是使用浸蘸油脂的麻布或鹿皮片包着弹丸,装入膛口,减少了摩擦,不仅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闭气作用,精度随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这法子着实可行,着令三军推广,即刻推广。”
战事在即,朱慈烺等不得。他必须尽快筹集好粮草,然后北上被满清一个狠狠的教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