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 62 章(1 / 2)

加入书签

赵夜阑这几日忙得脚尖不沾地,  先是张贴告示,提醒老百姓要节约用水,适当储水,杜绝浪费,  不要恐慌,  看见难民进城更不要赶人,  指引难民们前往义舍。

        义舍多年没有使用,赵夜阑带着府衙的官兵去收拾出来,  特地引了一处山泉水,先进行储水,  又派不少人去四周查勘水源。

        赵夜阑又将小高派了出去:“邝胜毕竟腿脚慢,只能查看附近一带的情况,可是更远一些的,  还是需要有人去打探一下最真实的情况,你去渠州拢州一带看看,  若是发现有灾情,立马向当地府衙报告。顺便告诉他们,  不要拒收难民,  妥善安置好他们。”

        一天后,邝胜带着最近的勘察队伍回来了,肤色黑了一圈,坐下来时腿都还在打颤,神色凄苦:“情况不容乐观,  附近一带的庄稼都干完了,偏僻一点的乡镇更是没什么人,  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他们一定会朝着有水的地方来。”赵夜阑找了一幅详尽的淮州地图来,  “你说说,  一共有几处地方?”

        “淮州十四县,就有十三处旱了。”邝胜道,“仅剩的那一处也快干了。”

        赵夜阑皱眉,仅存的那一处多半会有周边的难民涌入,很可能引发纠纷。如果让这些难民全部挤进淮州,显然也不太现实,一是挤不下,二是路程遥远。

        万幸燕明庭给他留下了足够多的人手。

        “我们得尽快划区设立赈灾点了。”

        就在这时,尹平绿也疲惫地赶回来了,一进屋就猛灌了半壶水,汇报道:“有两个县的百姓曾经上报过庄稼的事,但是没被当回事,我已经斥责过那两名知县了,他们表示愿意戴罪立功,拿出全部家当来配合救灾,其他各县都承诺会配合大人。”

        “辛苦了。”赵夜阑展开地图,“你们对淮州更熟悉,先看看在哪里设置赈灾点比较合适。”

        邝胜依据河流分布情况划了五个区,在此基础上,尹平绿又将人口数目细化,最终确定了六个赈灾点。

        赵夜阑拿着一半灾银,派人运着馒头和水,分别去往六地。且不断向外扩张范围,以保证难民们能顺利抵达其他地方避难。

        到了晚上,城外忽然涌入许多难民,赵夜阑站在城墙上,道:“先将这些人带去义舍,登记在册,一个都不许遗漏。”

        淮州百姓原本还挺听话的,可是在接下来几天陆续看到难民挤进来后,也开始有情绪了,原本属于他们的生活资源现在都被这些人抢走了,谁知道下一个干旱的会不会就是淮州?那他们到时又该如何自救?

        “大人,不好了,有人往义舍里扔东西!”

        赵夜阑刚从外面回来,还没喘口气,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义舍去。

        隔着老远就听见闹哄哄的声音,外面站满了人,大抵都是来看热闹的,但却在无形中助长犯事者的火焰。原本只是扔了个鸡蛋,周围人叫好,渐渐就变成了朝里面砸碎石子。里面的人也开始大声辱骂,双方险些打起来,守在门口的官兵就快控制不住场面了。

        “都给我停下!”赵夜阑吼了一声,身后的士兵立即冲进去两边的人分开,然而吵骂声还没有消停。

        赵夜阑刚走到门口,忽然间一颗石头飞过来,恰好砸中他的额头,鲜血顺着眉峰流下来,映衬着他苍白的脸。

        “大人!你没事吧?”尹平绿惊慌地走上前,连忙派人去找大夫。

        人群顷刻间静了下来。

        赵夜阑按了下额头,再看看手指上蹭到的血,倏地冷笑一声:“很好,你们有能耐,先是排挤异乡人,再是谋杀朝廷命官,想早点去见阎王是吧?”

        众人说不出话,半晌,也不知是谁人群中回了一句:“赵大人,我们不是故意要砸你的。”

        “那砸他们也是无意的吗?”赵夜阑厉声道,“谁先动的手,给我出来!”

        大家沉默着不说话。

        “行,互相包庇是吧,来人,把他们所有人都抓起来!”

        人群顿时惊慌地左顾右盼,终于,还是有人站了出来:“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是我干的!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长得人高马大的,干点什么不好。”赵夜阑用帕子捂着额头,走上前将他打量一圈。

        “大人,你不要杀他啊,他妻子过世了,家里就剩几个孩子,这种日子让孩子们怎么活啊。”有人说道。

        “是啊,他也只是一时冲动,大人你就放他一马吧,我们以后再也不会胡来了。”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帮着求起了情。

        “我说要杀他了吗?”赵夜阑尽管很生气,可是这种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很容易就产生偏激的情绪,所以不能轻易处死人,以免激起群众的负面情绪,他问道,“你愿不愿意加入自卫队?”

        那人一愣:“什么是自卫队?”

        赵夜阑刚想开口,就觉得头疼,按着伤口说不出话,尹平绿上前替他说:“这两日赵大人在为大家四处找法子,找到了一处比较偏僻的水源,只是路程有些远,一来一回需要一天的路程,所以需要召集一些人力去运水。但不是白出力的,官府会给这些人出两倍的工钱。”

        “真有这等好事?”周围人一听,都来精神了,这可是赚钱的大好机会啊。

        尹平绿:“对,想要去的人来我这登记,力大且能吃苦耐劳者优先。”

        很快尹平绿就快被人群包围了。

        自卫队实则是为了疏散城中的人口压力,将青壮年输送到外面去运送水源,如果顺利的话,还真能带回一些需要的水。

        赵夜阑被先行护送回府衙,大夫已经到了,他一边包扎,一边看向刚匆匆赶回来的高檀:“渠州拢州没有明显旱情?”

        “是的,那边靠近黄河,庄稼目前没有受到影响。”小高汇报道。

        赵夜阑总算松了口气:“可以着手疏散难民了。”

        但是还有个问题,银子快不够了。本来送到淮州的灾银就只剩下三万八千两,加上库房原本存放的银子,总计约四万两。

        这些时日,六个赈灾点包括义舍的物资,就已经快耗空了,现在又多加了个自卫队的支出,银子只能勉强撑到明天。

        城里的湖面降低了一半的高度,往日泛舟游湖的雅致被水桶取而代之,茶楼也悉数关闭。街上热得慌,大家基本都缩在家里不出门,只有晚上才出来放个风。

        而义舍里更是弥散着抱团等死的消极情绪。

        灾情固然可怕,但是意志消散也非常可怕。所以赵夜阑想让这群人打起精神。

        去参加自卫队的人多数都是淮州本地人,而那些难民,只想有口吃的就行。

        赵夜阑又给义舍里的人发布了个消息,接下来的伙食只给半成品,愿意帮忙烧火做饭的人,一律双倍工钱。绣坊还没有关门,手巧者可以申请加入,不会的人愿意去学习的话,也会给一定补助。

        这一下就有不少妇孺找到了活儿干,义舍有馒头吃,有地铺睡,还可以去绣房学习手艺挣点银子,消极情绪散了不少。义舍不再人挤着人,难民也和当地人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只是可惜赵夜阑的钱包,所有倒贴的银子都是从他的私库里拿的。

        他看着身上最后一张银票,心里那叫一个肝肠寸断。

        原本这些白花花的银子都是为了离开宣朝后潇洒放纵的,现在可倒好,散落到千家万家去了。

        只为了燕明庭那一句“还有千千万万个梦婷等着我们梦亭去解救”,值得吗?

        他兀自笑了笑。

        这时,门口响起一个小女孩的声音:“赵大人,赵大人!”

        他好奇地走出去,看见门口的官兵拦着想要冲进来的女孩,正是那个名叫梦婷的女孩,道:“让她进来。”

        梦婷衣衫褴褛,但脸上神采奕奕的,跑到他跟前,摸了摸脸上的碎发,问道:“赵大人,你吃饭了吗?”

        “还没有,怎么了?”赵夜阑蹲下/身看着她,“找我什么事?”

        “我刚刚经过这里,想起你好像就住这里面。”梦婷从怀里取出一个馒头,举到他面前,笑眯眯地说,“这是我娘在义舍做的,我想拿给你吃。”

        那馒头被小女孩揣在身上,早已闷出了一股味,皮上还沾着小女孩的指印,赵夜阑接过来,咬了一口,道:“好吃,你娘手艺不错,不过你为什么想给我吃?”

        “因为上次你给我们馒头!我们一路上就是吃你的馒头,才没有饿死。”梦亭皮肤晒得有些黑,但是牙齿却异常的白,笑起灿烂,“而且我娘说了,你是个顶顶好的人,所以我不想让你饿肚子。”

        赵夜阑意外地挑挑眉:“我是个好人?”

        “对呀,大家都这么说,说你比原来的尹尹什么的大人要好太多了。要不是你,我们这些人可能早就饿死了。我等会还要跟我娘去绣坊,我觉得刺绣比种庄稼好玩多了,等我以后学会这个了,就给你织一件衣裳好不好?”

        赵夜阑又咬了一口馒头,眉眼一弯:“好啊。”

        梦婷呆了片刻,忽然道:“那我长大了,可以嫁给你吗?”

        赵夜阑一愣,旋即笑出了声:“这可不行。”

        “为什么呀?”

        “因为”赵夜阑想了想,也不管对方听不听得懂,道,“我已经成家了。”

        “啊,好可惜!”梦婷瘪着嘴。

        赵夜阑嘴角弯着,将馒头分成两半,没动过的那一大半还给了她:“我吃饱了,这些给你吃。吃多一点,才好快点长大,我等着你的新衣裳呢。”

        “好!”梦婷接过去,张嘴咬了一大口,看向他时,又笑眯了眼。

        赵夜阑将她送到衙门口:“去找你娘吧。”

        “嗯,赵大人再见!”

        赵夜阑站在门口,看着她离开,四周路过的人都会下意识喊一句:“赵大人。”

        “赵大人,吃饭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