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第259章(2 / 2)

加入书签

        依托于对东方的贸易,以及狭长半岛的独特地理优势。这时候的意大利是西方难得的“净土”。东罗马帝国的贵族和学者不断逃往意大利,带来了蛮族们不屑一顾的古罗马文化遗产,与当地的古希腊文化遗产相融合。

        这才产生了文艺复兴运动所需要的土壤。

        朱标看中的,就是这些古罗马的遗产。

        比起松散的意大利,显然强大的大明更适合替古老的邻居保留这些遗物。

        就像是曾经的大汉和“大秦”隔着一大块大陆相望,靠着自己的想象在各自的史书中疯狂吹嘘对方一样。只有同样古老的文明,才懂得如何保存另一个古老文明的遗泽。

        朱标想要建立一座大大的世界博物馆,用最先进的技术替那些即将消失的古老文明,留下一些在这个世界来过的痕迹。

        大明的博物馆,绝对不会把别人的文物无保护的钉在墙上当壁画,而是真的很用心地保护它们。

        如果有朝一日,那些古老文明的后裔建立了新的国家,以我华夏中国的气度,肯定很乐意在他国开办展览,或者与对方手中华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做交换。

        现在西方蛮族并不明白历史的重要性。大明替他们保留历史,这是一个古老文明对后来者的怜惜和照顾。

        至于在历史研究领域的话语权……朱标是那么小气的人吗?他不在乎这个,一点都不在乎。

        李贞写了一箱子的报告,让朱标和朱元璋慢慢看。

        他也捡了一些重要的说,比如现在意大利半岛上确实出现了复兴古罗马文明艺术的思潮,他已经接触了一些从东罗马帝国逃来的学者。

        这些学者都知道东方有个强大而古老的文明的,马可波罗的那篇充满着哈喇子的游记也让他们对东方心生向往。

        但大明的官方人员还未正式在西方亮相,他们不敢轻易相信东方商人的话,带着全部身家来东方朝拜。

        不过他们都与李贞建立了私下的良好关系,赠送给了李贞许多古罗马带有文字和绘画的古董。

        朱标沉思了许久,失笑道:“千金买马骨,要让中国成为真正的中国,不能一点钱都不给。历代帝王都喜欢建奇观来彰显自己统治的伟大,大明只提前造一个博物馆,已经算省钱了。”

        李贞问道:“标儿,博物馆建到南京还是北京?”

        朱标想了许久,缓缓吐出两个字:“长安。”

        ……

        因宋朝未能完成统一,北宋时,长安变成了边陲,北宋朝廷不可能投入许多资源,所以长安人口逐渐凋零。

        南宋时,长安被金国所得。

        自元朝起,长安改名叫“奉元”,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元朝对长安的态度。长安经济一直没有恢复,还因为元朝连年内乱更加荒废,最惨时人口只余不到十万。

        大明建国后,朱元璋将奉元改名为西安,曾想重建西安都城,甚至有迁都的想法。

        但因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海运的发展、南方的开发,长安已经承担不起政治中心的重任。

        现在大明以南京控制长江以南,以北京控制北方大块原本属于游牧民族的土地。靠着皇帝和太子两边镇守,以及海运、大运河的交通便利,在这个通讯和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勉强控制住了全国经济和政治最核心的地区。

        南北两京制,对如今的大明而言,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但汉唐是这个时代的人心中一个难解的情结。朱标听多了自家爹的絮絮叨叨,也想着怎么增加一下长安的地位。

        经济和政治都不行,那文化呢?

        既然长安如今难以承担大明经济和政治中心的重任,也代表着它的城池更新会滞怠。

        那么,将长安打造成一座仿汉唐的城池,把世界第一座博物馆放在长安,以后让长安成为世界历史研究中心,不仅能保持长安的特殊地位,也能为后世的长安增加一条重要的经济收入——旅游收入。

        朱标这一决定,得到了有汉唐长安情节的所有人的同意。

        只是朱标自己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长安处于地震活跃带上,如果遭遇大地震,博物馆的藏品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朱标道,“所以在建造博物馆的时候,抗震的需求一定要大于美观。我建议展览柜和储藏柜都用钢铁制造,焊死在地面上。房屋都用木质结构,就算砸下来,也不会砸坏铁柜子。”

        朱元璋拍着胸脯道:“让工匠去想!大明现在有钱!”

        朱标嘴角微抽。大明也不是很有钱……罢了,修建一座博物馆的钱还是有。

        “北京和南京之间有大运河,不急需铁路。第二条铁路就往长安修吧,再把西安的名字改回长安。正哥就驻扎在长安,他就能每年回家了。”朱标道。

        众人都很无奈。他们怀疑,朱标这么积极得开发长安,和汉唐情结无关,就是想念朱文正了。

        朱标当然不会承认这件事。

        他肯定也是有汉唐情结,才会不顾经济得失,先给予长安好处啊。正哥是顺带的。

        朱文正得到朱标的信后,龇牙咧嘴笑了大半日。

        他没想到,标儿居然会如此想念他。这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吗?

        朱文正乐完之后,就召集城中士绅,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虽然长安恢复不到汉唐的时候,至少也比宋元时期的边陲小镇好。咱们长安曾经辉煌过,总不能一直荒废下去。”朱文正现在已经很会说话了,“我想你们也不希望自己曾经那么辉煌的家乡继续当一个边陲小镇。本王和太子会向朝廷争取,能不能成功,就要看长安的人心有多齐了。”

        朱文正扫视了众人一眼,道:“毕竟你们也知道,长安现在对大明就是鸡肋。大明已经开辟了向西方的海上商路,如果只从利益出发,大明没必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支持长安城的建设。”

        朱文正这一席话,让在场士绅全都失眠了。

        人皆自私,不肯轻易出钱出力,替朝廷修建基础设施。

        但这个时代的人又安土重迁,对家乡特别看重。

        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繁荣?何况长安曾经是整个华夏文明近千年的中心,这样厚重的荣耀,让如今的边陲小镇西安显得更加落寞。

        长安许多人都对宋朝抱有恨意。如果不是宋朝没用,他们怎么会成为边陲?又怎么会有“奉元”这个耻辱的名字?

        奉元,虽然原义是“遵奉天道”。但元朝给长安改这个名字,鬼都不信这是用“遵奉天道”的原义,而不是字面意思!

        长安变成了西安,老长安人们心里舒坦了不少。

        重回不了整个华夏的政治经济中心,能成为国家西方的重要城池,他们也算心安,能和祖先道一声有好消息了。

        现在燕王告诉他们,西安还能成为长安。

        即使不是都城,也不是经济最繁荣的城池,但长安可以凭借其厚重的历史,依托大明强大的世界影响力……

        长安将承载整个世界的历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