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使臣遇刺(2 / 2)
皇帝居然派了陶致远,那就是必要一个真相了。
陶致远是前任丞相,又被现任丞相许怀义推举成为了新任的兵部一把手兵部侍郎。
照理来说,查案应该是大理寺的事,更严重一些的,便是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
但现在,皇帝让陶致远彻查,让刑部协助,这就说明了皇帝的决心。
这件事确实严重,一个太子一个最受宠的皇子,一个公主,还有一个皇子,每一个都身份尊贵。
还好没有伤亡,不然后果麻烦。无论最后调查出来是什么结果,大周都免不了要负一部分责任。好在现在只是虚惊一场。
“是,陛下,微臣领旨。”
陶致远话落,便径直退了出去。他向来如此,对于皇帝交给他的任务都是第一时间去完成,哪怕今日是太后寿辰,也没有丝毫的犹豫。
皇帝看着陶致远离开,不由得也顺眼了许多。比起那些只知道溜须拍马,讨好他的大臣,陶致远这种干实事的大臣,能扛事,真到事上了,可以派上用场。
这时候,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接着就看见君策急急忙忙的从门口进了大殿。
一进大殿,便对着皇帝跪了下来:
“父皇,儿臣之罪。刚刚听说了使臣的事,便赶来了。是儿子的疏忽,出了这么大的事。
儿臣从皇祖母宫中出来,见母亲面色不好,便送母亲回了宫。从上回儿臣被罚在府中闭门思过,已经许久未见过母妃了,便多说了几句话。宫外出了这种事,一概是儿臣的过错,请父皇责罚。”
一旁,君逸懒懒的撇了他一眼,收回目光。
君策也是能屈能伸,一进来二话不说,态度先端正,半点没有推卸责任的意思,把所有的错都揽到了自己身上。这一招以退为进,皇帝骂他几句也就算了,不会大动干戈。
皇帝生气,是因为出事时君策负责使臣行程,却没有第一时间出来。而现在君策表明了缘由,是淑贵妃身体有恙。
事发突然,皇帝自然不能真的因为这个就责罚君策。
君策态度好,又说明了缘由,皇帝的气已经消了好几分,不过表情依旧冷着。
“你是怎么办事的,朕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居然发生了这种事。”
君策低着头,一副犯了错知错就改的态度,“是,父皇,儿臣知错。儿臣在使臣出府时,便安排了城卫护送,而且一路主街,都有城卫司的士兵巡逻,事情发生时城卫司第一时间到了现场,所幸使臣们都没有受伤,有惊无险。”
皇帝冷哼一声,“哼,就算这些使臣无恙,在我大周京城皇宫门口出现了这种事,你让朕的脸往哪搁?”
君策头更低了,“是,父皇,而臣知错。”
“算了算了,你也别知错不知错的了。协助陶致远把幕后黑手找出来,朕便饶了你。”
皇帝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君策心中疑惑,这事交给了陶致远,就肯定小不了。
不过,到这里却是松了一口气,赶忙上前俯身行礼,“是,父皇,儿臣领旨。”
就在这时,底下宫人来报,君恒带着众位使臣,已经到了宫门口。
皇帝一下在龙椅上坐直,表情严肃,“把人请进来。”
“是。”
宫人退下。皇帝看了地上跪着的君策一眼,君策十分有眼力见的从地上起来,退到了一边,在君逸旁边站着。
有什么事关起门来怎么说都可以,但是却不能在外人面前丢人。
君逸面无表情,在君策退下来的时候,甚至一个眼角的余光都没有给他。
君策倒是看了君逸一眼,脑中想到绾宁,又想到他们商量的用大皇子的事,心中琢磨着:若决定用大皇子,除了君恒,他得想个办法,让君逸也成炮灰。
暗处,周太师默默的把这一幕收入眼底,然后垂下了眸。
很快,外头君恒带着三国使臣进了大殿。
虽然经历了刺杀,但是看起来毫无狼狈之意。
这一回来得齐全,东晋九皇子楚锦年,东晋十三公主楚幽,北燕太子耶律荆,潘仃,西凉李清云,全部都到齐了。
君恒领在前头,先对皇帝行了跪拜之礼,“父皇,各国使臣已到。”
说完起身站到了一旁,皇帝看了君恒一眼,满意的点了点头。
底下三国使臣见状,上前一步,齐齐开口:“见过周皇。”
皇帝脸上带着和善的笑意,挥了挥手:“今天发生的事情,朕都知道了,诸位受惊了,索性有惊无险。朕刚刚已经派了人去查,无论如何,在我大周地界发生这种事,朕一定查个水落石出。”
皇帝先发制人,说了这番话,其他三国就是想以此出什么幺蛾子也没了由头。
李清云先开口,“多谢周皇。”
本来出了这种事,他们三个作为受害者是可以向大周提出一些要求的。
但是对于先前皇帝说的那些话,李清云表态说的是:多谢。
这就是放低了自己的姿态,另外两国想做文章的就不好开口了。
皇帝对李清云点点头,二人对上次合作的默契心照不宣,这是李清云的投诚,皇帝也领她的情。
有了李清云先开口,楚锦年也没有把着不放:“有劳周皇。”
他说的是“有劳”,而不是“多谢”,跟李清云的态度天差地别。
楚锦年不是李清云,他虽然也是皇子,但却是东晋最受宠的皇子,而且跟皇室没有矛盾,自然是要顾着东晋的脸面,没道理他在大周遇到刺客刺杀,还得多谢大周的皇帝替他们找出凶手,说一句“有劳”已经算是很客气了。
皇帝也点了点头,看向北燕。
北燕耶律荆心里像吃了一只苍蝇一样,原本他们就是想借着这次事件借题发挥,好反击一波上一回君恒明里暗里挤兑他们的话。
但耶律荆没想到,东晋和西凉的皇子都这么怂,搞得他不上不下,一口气噎在喉咙里,那叫一个难受。
他实在说不出多谢,只能顺着楚锦年说了一句有劳。
话说到这里,这件事便已经定了性,不宜再往后讨论。
鸿胪寺于大人站了出来,“陛下,三国使来给太后贺寿,太后知道高兴不已,今儿天气好,太后说便在御花园请使臣们喝杯茶。”
皇帝:“哦,如此吗?那朕倒是耽误了。就由于大人前往带路,你们三兄弟在一旁作陪,请使臣们逛逛咱们大周的御花园,尝尝太后的好茶。
朕记得,上个月来了秋茶,整个南边才出了一斤,全部送进了宫给了太后。看来,今儿你们有福了。”
“多谢周皇。”
这四个字,李清云说的诚心诚意,楚锦年说得漫不经心,耶律荆却是说得心不甘情不愿,却也被裹挟着,只能如此。
于大人和三位皇子上前领命,皇帝离开保和殿,一行人往御花园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