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大石之野望!(1 / 2)

加入书签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漠北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去了,又到了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时候儿。不过漠北的春天和温暖的燕京之春实在是没有办法相比的,哪怕在一日之中气温最高的正午,强劲的寒风吹在脸上,依旧有刀割一般的感觉。如果到了晚上,气温时不时的还会下降到冰点附近......真的冷啊!

不过天再冷,这些背井离乡,离开温暖富裕的故乡,告别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的大辽流亡者,还是得跟着他们的大王耶律大石,顶着呼啸的寒风,离开坐冬的营地,踏上迁徙的旅途。

当然了,他们并不是要迁徙去中亚开辟新的天地,而是从坐冬的背风营地迁往春季牧场。

现在的耶律大石和他的追随者们并不是一年四季都住在镇州可敦城内的,实际上可敦城不过是一座战时用来坚守的堡垒。并不能一年四季都住在那里,因为没有吃的......漠北的气候干冷,哪怕是水草丰美的可敦城一带,也不可能养活跟随耶律大石的近两万户人马。

这可是将近两万户,超过十五万之众啊!如果算上他们赖以生存的牧群,那就是几百万张嘴啊!靠可敦城周围的那点草皮怎么够吃?

所以那位生于大辽上京城,成长于大辽南京析津府,文采风流,中过进士,能够用汉语吟诗作对写文章的耶律大石,现在已经活成了个草原上的汗王。

光鲜亮丽的丝绸袍服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穿过了,现在只是裹着一件厚厚的皮袍子御寒。白净儒雅的面孔,现在也被漠北的风雪雕刻得满是纹路和老皮,再加上一蓬乱糟糟的大胡子,看上去特别的沧桑。

不过他的体魄和精神,却依旧坚强无比!国破家亡都不能将他击垮,塞北的风雪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耶律大石他的追随者们,现在虽然混成了一个游牧部落,但是却没有放弃收复故土,恢复大辽昔日荣光的梦想。

也正是因为有这个梦想,十五万众才会不远千里万里的汇聚到大石身边,不畏艰难,不怕苦寒,至死不渝。

而为了实现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耶律大石和他的追随者们不仅要逐水草而行,而且还要在迁徙过程中不断发起战争,打击周围不服从耶律大石这个辽国大王(现在大石没有称帝,而是称辽国大王)的阻卜、鞑靼部落。

这些部落在大辽国还算强盛的时候都叛服不定,要不然大辽也不会长期在镇州可敦城周围驻兵两万,还宣称无论如何不可调走了(其实还是调走了许多,要不然大石也不会只有不到两万户人马了)。现在大辽都混成这样了,这帮人凭什么还服从耶律大石这个破落辽王的?

所以耶律大石这两年除了冬天的时候只能窝着不动,其余的三季都少不了和鞑靼人、阻卜人干架。

虽然底下人打架的手艺都因为频繁练手提高了不少,大石的威望也渐渐的在漠北草原中部建立起来了。

但是频繁的交战,却给耶律大石和他的手下带来了一场难以克服的“供应链危机”,耶律大石的部众现在没有稳定的铁器来源!而战争又不可能避免的要消耗铁器!

由于大辽自己一百多年来所奉行的“草原铁禁”,加上草原上的采矿和手工业非常落后,根本不能生产铁器,所以草原上向来缺铁。

现在大辽虽然垮台了,但是取而代之的女真依旧在努力维持着“草原铁禁”,而原本依靠大辽支持才能在宋朝的猛攻下苟活的大白高国在投靠女真人后,也翻脸不认人,拒绝向草原输出铁器。

在这种情况下,大石所部的铁器就难免有损无补,越打越少了......如果再这样消耗下去,大石的精兵可就没办法在和阻卜人、鞑靼人的战争中保持绝对优势了!

就在耶律大石为了铁器供应危机而焦虑不已的时候,可敦城那边传来了个令大石意想不到的好消息......那个跟着成安公主一起去了大白高国,还在大白高国得了富贵的萧合达派出的使团在去年冬天到达了可敦城。

萧合达的使者还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大白高国在一场和大宋的战争中遭遇了惨败,而萧合达抓住机会倒戈一击,现在成为了大宋的定南军节度使,领有夏、银、宥三州和黑山军司之地!

这可真是有点柳暗花明的意思了!

耶律大石的地盘和黑山军司的地盘只隔着一片戈壁大漠......而夏、银、宥三州是有铁矿和铁坊的,虽然产量有限,但总能匀出一点吧?

再说了,萧合达不是投靠大宋了吗?大宋有的是铁啊!如果能通过萧合达得到大宋的铁器......那耶律大石可就厉害了!

要不了三年,他的军队就能很快把漠北草原中部、西部的七州十八部统统变成大辽的一部分,而直属大石本部的部众也会达到四万甚至五万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