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2 / 2)

加入书签

        "不过太傅张荣倒是高兴的很,他也一向是亲近宁国的,等邵庭说完,张荣第一个站出来表态,冲着邵庭一躬倒地,连声说道:""大王英明,接受宁国的请求,不仅让我大莫增添五城,而且出兵风国,还可趁机抢占霸关,有霸关在手,日后我大莫再对阵风国,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大王也可高枕无忧了!""""大王英明!""见张荣已站出来表态,亲于张荣的大臣们也纷纷出列,拱手施礼,连呼邵庭英明。"#@$&

        邵庭见状,忍不住仰面哈哈大笑起来。

        他刚笑出没两声,忽听大臣中有人呜呜地哭起来。邵庭和众臣们皆是一怔,不知道是谁这么不长眼,在这个时候哭丧。人们纷纷寻声望去,只见大哭的不是别人,正是右丞相董盛。

        "若换成旁人,邵庭这时早发火了,就算不治罪,也得将其逐出大殿,可哭的人是董盛,邵庭心中的怒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解,他探着脑袋,问道:""董爱卿,你……你这是哭什么嘛?!""他不说话还好点,这一说,董盛跨前两步,一屁股坐在王座前的平台上,哭声更大,而且哭的是顿足锤胸,好不哀伤。张荣在旁看着,狠的牙根都直痒痒,这个董盛,又在装什么疯,卖什么傻?"

        "他深吸口气,对邵庭拱手说道:""大王,董盛无礼,在朝议之上,公然捣乱,应治罪于他!""邵庭对董盛是非常信任和依仗的,他叹口气,站起身形,走到董盛近前,将他拉了起来,问道:""董爱卿到底为何事而哭?""这时,董盛擦了擦眼角的眼珠,幽幽说道:""我是在为大王而哭,为我莫国而哭!""""此话怎讲?""""大王啊,宁国狼子野心,天下皆知,今天它送我们五座城池,明天就会从我们手里抢走五十座城啊,今日大王若是接受宁国的请求,帮了宁国,那么明日受难的就将是我们自己,大王圣明,不可不查,不可不防,不可不忧啊!""""这……""听完董盛这番话,邵庭原本兴奋不已的心情立刻跌到谷底,脸上也流露出凝重之色。"

        """哼!""这时,张荣重重地冷哼一声,说道:""大王不要听董盛胡言乱语,危言耸听,宁国与我大莫,一衣带水,向来都有兄弟之好,怎么可能会与我大莫为敌呢……""他话音未落,董盛已大声打断道:""我大莫的商人行遍天下,只有在宁国受到过驱逐;下商城,我大莫数代君王窥视之地,每次要出兵吞并皆因宁国阻挠无疾而终,宁国算什么兄弟之邦,张大人不会被宁国的金钱蒙蔽住双眼了吧?""下商城不在九大诸侯国之内,属独立的城邦,其城主是昊天帝国皇帝亲封的伯爵,就身份而言,与九大诸侯的君王差一级,其领地也很小,仅仅才拥有一城而已。下商城的位置很有意思,处于风、宁、莫三国之间,按理说,这种弹丸之地的小城邦在三大强国的环绕之下生存不了多久,但下商城却存在有数百年了,并非下商城兵多将广,无人敢来侵犯,而是因为恶劣的环境造就了下商城善于外交的传统。"%&(&

        下商城与风国接壤的地方是风国的荒芜之地,与风国基本没有太多关联,它主要是周旋于宁、莫之间,当宁国要对它出兵的时候,它靠拢莫国,而莫国要对它出兵的时候,它又主动去投靠宁国,摇摆不定,其史官也能说会道,为下商城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下商城也因此在自身羸弱又被强国环绕的情况下奇迹般地生存了数百年。

        这时董盛提出下商城,令邵庭暗暗吸气,眉头也渐渐皱起,目光不时地飘向张荣。

        "张荣也是老臣,在邵庭身边做事多年,深知邵庭的性格。他心头一震,急忙拱手说道:""大王明见,老臣从未收授过宁国的一金一银,大王明查啊!""""呵呵!""董盛轻笑一声,说道:""张大人若是扪心无愧的话,也不用如此紧张嘛!""顿了一下,他目光一转,看向邵方,示意他这时候应该站出来说句话。"

        "邵方会意,他出列拱手说道:""父王,儿臣赞同董相的说法,现在对风用兵,并非是明智之举。""""哦?""没想到邵方也这么说,邵庭倒是来了兴趣,想知道他有何见解。他悠然一笑,说道:""方儿,你说说看,我们为何不应对风用兵?""邵方深吸口气,环视在场的大臣们,正色说道:""以儿臣之见,宁国请求父王出兵,救战无双和战无敌脱困只是一个小原因,另外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没有说明。""""是什么?""""拖我国下水。""啊?此言一出,在场的众人皆为之一惊,纷纷以不可思议地目光看向邵方,包裹邵庭在内。"

        "邵方继续说道:""父王,目前风国的局势看似混乱不堪,可实际上风国的实力依然强大,尤其是风军的战力,甚至比展华时期还要强盛,以战无双、战无敌为首的四十万宁军进入风地都被风军打的全军覆没,我国若是对风出兵,派出多少兵力合适?难道我们真要为了宁国口头上许诺的那五座城池而举全国之兵去与风国交战吗?即便最终能胜利,我国国力也会大损,其损失绝不是区区五座城池所能替代。而且,在儿臣看来,风国有对宁国牵制之用,风宁两国斗的越凶越激烈,相互消耗越大,对我国就越有利,我国应坐岸观火,而不应主动插手,陷于其中,还望父王三思啊!""他这番话基本把方方面面都分析到了,也令在场的大臣们无不暗暗拍手叫好,就连那么倾向于宁国的张荣也没词了,不知该如何反驳是好。"

        董盛则是两眼放光,连连点头,二殿下的头脑果然精明过人,远非三殿下邵博能比,自己当初果然没有看错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