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 第四百九十六章(2 / 2)

加入书签

        天子殷谆畏惧唐寅犹如虎豹,哪敢在他面前说半个不字,唐寅的进谏立刻得到殷谆的恩准,成立才一年多的新莫国在莫国被灭后顺理成章的被纳入到风国。

        至于那位对唐寅言听计从的新莫王邵俊,唐寅还是很宽容的,封他为乐平侯,居住在盐城,日常开销皆由风国朝廷供给。

        至此,风国经历一系列的争战终于完成了称雄北方的大业。现在的风国,除了风地之外,还坐拥宁地、莫地,除了玉国之外,北方已全是风国的领地,国内共有五十余郡,此时无论从国力还是军力上来讲,风国都已是名副其实的强国。

        风国的强盛之快,令人咋舌,而与此同时,川国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扩张,莫国被灭之后,原本为莫国所占的贞地全部被川国接手过去,安、桓二国所占的贞地亦在川国的控制之内,实际上,川国已经得到了整个贞国的控制权。

        风国在北,雄霸北方,川国在南,独霸南方,而在两国之间,夹杂的正是安国与桓国。

        这时候,安桓二国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正因为有它二国存在,风川两国才没有接触到一起,这两国就如同是阻隔风川直接交锋的缓冲区。

        如果安桓二王足够聪明,就应该意识到危险的邻近,自己夹杂在两大强国之间,生死系于一线,应当紧密联盟,南北讨好,保持中立才是安身之道。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安桓二国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和冲突。

        其中的起因,正是唐寅先前所埋下的那个伏笔。

        在瓜分莫地的时候,唐寅气走了桓王黎昕,把莫地的池州、古饶二郡全给了安国。安国自然是满心欢喜,举国同庆,可桓王黎昕却是越想越窝火。

        凭什么当初一同出兵一同参战的两国,一个能得到两个郡的实惠,而自己连毛都没捞到一根,简直是岂有此理。他派出使节,去往安国,向安王越泽讨要一郡之地。

        当初越泽在唐寅面前说的可是很好听,什么暂时接管两郡,回国之后,必当把一郡让于桓国。现在桓国使节前来讨要,越泽可舍不得再给了。

        池州和古饶都是大郡,位置靠近中心地带,工农商三大产业都十分发达兴旺,更为重要的是,两郡的交通便利,纳为己有后,可成为己国的商贸中心,能让安国的国力提高一大截。

        越泽并不是个大方的人,当好东西没到自己手里的时候,什么分啊、让啊这些话都能说出口,现在东西攥进了自己的手里,再想让他拿出来分予旁人,那无疑是吸他的血,抽他的筋。

        见到桓国使节后,越泽东拉西扯,一个劲的说自从镇江一别后,对黎王弟甚是想念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当对分地一事,只字不提。

        他能忍,桓国使节可忍不住了,当面提出,索要池州、古饶任意一郡的要求。

        以越泽和黎昕的交情,人家已经开了口,他是应该给的,不过越泽又实在舍不得,正当他感到左右为难、不知如何作答之时,安国的奉常蒋易站出来说道:“当初风王殿下说得明明白白,池州、古饶二郡皆归我安国所有,现在贵国前来索要,这太无道理了吧!”

        奉常的职责和宗正差不多,没有多大的实权,但颇受人尊敬,蒋易是安国老臣,在朝堂之上也颇德高望重,何况他的话又是符合安国利益的,所以得到很多大臣的赞同。

        人们纷纷殿下,表示蒋易所言不错,越泽虽未表态,但亦是面露赞赏之色。

        见大王和大多数的大臣们都赞同自己的说法,蒋易底气更足,义正词严地说道:“贵国欲索要领地,应该去找风王殿下,到我安国来,找我家大王,实在没有道理。”

        桓国使节闻言大怒,向风王去要?当初大王已和风王当众翻脸,风王又怎会割地给桓国?

        使节深吸口气,强压怒火,说道:“桓安二国为盟国,两国又是一同出兵莫国,现在安国独得两郡,而我桓国却寸土未有,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说不说得过去,那不关我安国的事,池州、古饶二郡分于安国,那可是风王的主意,如果贵国认为不公,自然应该找风王殿下说理去,而不应来我安国索要。”蒋易面露嘲讽之意,侃侃而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