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41章(1 / 2)

加入书签

庾昭明将姐姐一直送到了边境方才返回。且不说姐弟分别之际庾王后对弟弟的殷殷嘱咐与依依离别,只说庾昭明快马加鞭赶回都护城,向父亲复命之后返回东宫。

        他换了衣裳,在前殿书房翻看这些时日的邸报,东宫属官静立一旁,等候问询。

        看了一时,庾昭阳挑出一本,问:“这波罗门教徒与弘文馆学子论道之事,究竟所谓何事?”

        属官拱手行礼后方道:“婆罗门僧徒在城内宣扬教法,弘文馆学子觉得其教义狭隘自利,与之争论。双方在登繁楼前争论一场,无有定论。双方约定十日后于登繁楼前再论一场。”

        原来弘文馆众学子年龄不过十岁余,最大者不过二十。正是叹自身学富五车,觉世人庸碌无为之际;又值年轻气盛,最爱辩论之时。平日正愁学业已成,却无所施为,好容易遇着婆罗门僧徒撞上门来,满口歪门左道,糊弄城中无知老弱妇孺,自然要愤而发声,一意声讨。

        庾昭明听后,冷冷道:“弘文馆学子是课业太少吗?竟然有这等闲心与这些左道争论。”

        属官立于一旁,没有言语。

        另一属官上前道:“殿下,可要明令阻止十日后的再论?”

        “不必,既已然约定,如期举行罢。只是,派人去问一问弘文馆学士,近来弘文馆学业设置是否轻松了,令学子如此清闲?”庾昭明扔掉了本子道。

        属官领命。一时庾昭明看完邸报,又问些他不在这些时日的情况,便返回了后殿。

        且说张昙他们一路向西而行,此次旅途如上次一般顺利。只在进入曹国境内之后,搜查检验渐严,越靠近西部边境越是如此。到了西部边境城池塔城时,城门守军不知为何竟将他们拦下,也不让人分辨,不由分说将一行人请到一处牢房暂时关押。

        张昙等人心中惴惴,不由推演出最坏的情形和对策。然而到了第二日,塔城守军又一声不吭,将他们全放了,一行人得以出西门而去。

        这一番插曲前面令人提心吊胆,后面叫人摸不着头脑。他们匆匆赶出城外,又无人可以询问,正满心疑惑之间,两位焉耆使者却忽然一改这一路的沉默谨慎,兴致勃勃地欣赏起眼前满覆山林的崇山与深峡来。

        两日后,他们再次到达了当初因武钲受伤而淹留许久的小山村。这是时隔两年之后,张昙再次造访。高原深山之内的日子过得慢,山外明明已过了两年,山内,这小村里的一草一木仍是旧模样。仿佛张昙并没有离开,不过是在这村外某处睡了一觉,睡醒了,漫不经心又熟门熟路的走回来一样。

        这一趟出来仍是彭重领队护卫。当他们进得村来,彭重也不免惊讶于这村落的安耽与缓慢。不过他印象更深的是两年前武钲那场莫名其妙的受伤。如今两位焉耆使者又在队伍之中,他自然更加小心。安顿好住宿之后,他召集带来的护卫,安排好夜间巡防人手,又上下亲自检查过一番才算放心。

        好在这一夜平安无事,次日早上起来也无人忽然被围攻。吃过早饭,一行人接着启程,往照城而去。

        张昙一直以为照城是一座坐落在山间平地之上的狭小之城。阮叔却笑道其城虽不大,却也不算小。只是路十分难走,一路都需要翻越陡峭的山脊。

        此地的山上不见高大树木深林,连草也长得稀疏零落,全然没有他们先前见过的那种林中树下茵茵如毯的葱茏,仿佛根下的泥土只够这些草长出这支棱着的一两根茎叶来。

        草木不丰,山上各色石头泥土便容易松动,稍不注意,脚没有踩实便要顺着松脱的土石滑落下去。走在路上,耳听着前后山石跌落和行人的惊呼声,心中不免提心吊胆,然而眼睛却只能死死盯着面前的路,不敢错开一眼。

        张昙随着队伍,也循着前面商旅的背影,一路气喘吁吁,筋疲力尽。西域的山都很广阔辽远,却未想到居然还有这等陡峭拥挤之地。

        到了中午时分休息时,阮叔过来问张昙觉不觉累,又道:“这一段便算是最难走的,好在路途不算长,明日这个时候差不多便到了。小娘子可还吃得消?”

        吃不消也无其他办法了。文竹在一旁奇道:“这一路都未见到如此陡峭的山。为何偏偏此处的山如此不同?”

        阮叔笑道:“这可问倒了你老叔。不过我曾听照城人说,说是天上的天兵神将和地上的人皇力士在此地打了一场大仗。地上的人皇搬山运土想要将那些天兵神将掩埋,将地上所有的山石土木都挟了过来堆到此地。那天兵神将气壮如河力大无比,一拳砸下来,在地上砸了个大坑,这大坑中间的土往四周挤,才形成如此陡峭的山势。”

        张昙听了微微一笑,道:“那砸出的大坑,定然便是照城所在。”

        “可不正是!”阮叔点头笑道。

        本来这故事还听来还有两分意思,这么一说,全都成了牵强附会无稽之谈了。众人一时都笑起来。

        然而那焉耆正使却忽然道其国内靠近照城的北部地区也有如此说法。

        这一路上,两位焉耆正副使极少参与这种闲聊玩笑,一是雅言还说得不甚熟练,一句话常要纠音咬舌半天,不止旁人听得着急,自己也说得不好意思;二者也还是为了稳妥。曹国因为与焉耆几场大仗,切断了焉耆通往东方的路,不许焉耆商人通关往来。此次两位使者虽伏在张家商队一行中,却还是小心谨慎,轻易不敢露出任何可能招人怀疑之处。

        今日兴许是看出了曹国地界,照城又近在眼前,因此心里放松了两分,也接口说两句话。

        这一行人说到底都是为了这两个焉耆使者而来。他们既然开了口,各人不说殷勤奉承,特意捧场是有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