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孤城噩耗(2 / 2)
p借助爆炸的火光,宋雨航看见了上百顶的英式凉帽带着火苗在夜空中飘落………../p
p没控制住自己的宋雨航在电台中破口大骂英军联络官:“你给老子送凉帽是TMD的什么意思?”/p
p英美空军方面面对日军占具绝对优势的零战机群,也是苦不勘言,运输机本身的速度就不快,如果满运物资的话,一旦被日军发现,几乎无生还可能。/p
p但是‘同古保卫战’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去支援于情于理也说不通,只能运输一些轻便的东西,身在包围圈中浴血鏖战的宋雨航显然不能接受‘英美’这种面子援助,一连十几封电报,将英国人骂得体无完肤,而且还暗指英军盗卖美国援华物资,英第一师不战而退,暴露华军侧翼等等,一大盆脏水让宋雨航泼向了英国人,如果同古失守,英国人就是罪魁祸首。/p
p史迪威和蒋介石都坐不住了,一个小小的中校竟然能够越过数级直接上达天听?这在史迪威看来是极度不可思意的事!当他在杜聿明那里得知同古实际的指挥官宋雨航是宋美龄的亲属后,史迪威才露出了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p
p史迪威看来,中国军队的任人为亲已经到达了一个危险的边缘,但是这次似乎是个例外,宋雨航似乎很有能力?看来身在重庆的‘花生米’(蒋介石的外号)也有走眼的时候啊!/p
p在史迪威暗自腹诽蒋介石的时候,一身尘土满脸硝烟的宋雨航抱着一支毛瑟狙击步枪爬在了一个已经被摧毁的暗堡射口前。/p
p暗堡内浓烈的腐臭气味熏得宋雨航不得不用手巾缠住口鼻,竟管起不到什么作用,他身处的这个暗堡已经三次被日军的直射炮火击中,坍塌了大半,前后三十多名中国士兵将鲜血流在了这里。/p
p在拿开一支已经开始腐烂发臭的断手后,宋雨航利用废墟瓦砾的缝隙,将瞄准镜的十字坐标牢牢的套住了一个躲在废墟中观察的日军少佐的钢盔,他在等待机会。/p
p终于,日军少佐决定离开了,宋雨航从日军少佐携带的大倍数望远镜和左挎的大皮包确定对方是一名炮兵观测官。/p
p当日军少佐迅速通过二栋废墟之间仅仅五米宽的街口时,三百公尺外的宋雨航果断击发,子弹中正日军少佐的胯部。/p
p宋雨航猜得一点都没错,在中军少佐中弹的一瞬间,三名日军几乎同时抢出,三声间隔二秒的枪声后,三名不肯放弃抢救目标的日军先后中弹跌倒在了少佐的附近。/p
p击毙三名日军后,宋雨航哗啦一声拉开枪膛,将最后一粒子弹退了出来,迅速的又将一整排五发子弹压里进去,随即转移了阵地。/p
p意识到有狙击手的日军果然没有在贸然出击,而是找了一根棍子,贴着地面伸了过去,一脸痛苦表情的日军少佐吃力的侧着身子去抓棍子。/p
p日本人的小把戏把宋雨航看来十分可笑,他现在越来越佩服日本人的思维创造能力了,可能是因为棍子不够长,一名日军军曹只能将半个身子探出废墟。/p
p砰的一声沉闷的枪响,日军军曹应声栽倒!被营救的日军少佐似乎急了,一口捂着伤口,一面拼命的大叫,并且摆着手?/p
p宋雨航知道日本人要狗急跳墙了,将二支压好弹的中正步枪放在身旁预备!果然,几十名日军蜂拥而出,几十挺轻重机枪连同战车防御炮等同时漫无目地的射击,就连2个日军隐藏在一百公尺外的新增火力点都开火了!/p
p一时间弹幕如雨,宋雨航刚刚藏身射击的暗堡被打得土石飞扬!铺天盖地的榴弹震得宋雨航耳膜直响。/p
p但是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到宋雨航的猎杀,在将膛内的四颗子弹射击完毕后,没时间更换子弹的宋雨航操起了身旁的中正步枪,浮推了一下标尺,迅速射击!在不借助任何辅助器材前提下,五发子弹取得了命中四发的好成绩。/p
p一次成功的诱击让宋雨航的心情大好,通过交通壕时,宋雨航发现一些士兵在军官的组织下,将战友的尸体摆成了射击的样子,而在正门,一些牺牲的士兵遗体则被当作材料加固进了工事,掩体,组成了名副其实的‘血肉长城’。/p
p宋雨航没有阻止这种行为,他甚至希望自己阵亡之后,也能被加入到工事里面去,在他看来那似乎是一种崇高的荣誉。/p
p宋雨航不知道的是,他的默许竟然成为了乃至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千古绝响!/p
p日军的进攻在持续了12个小时后,停歇了1个小时又一次在重炮的轰鸣声中拉开了序幕,六个齐装满员的日军步兵大队在攻击发起阵地待命,二个山炮大队得到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炮运送到距离中国军队二百公尺的地方,用抵进直射的方式摧毁中国军队的隐藏火力点。/p
p二百公尺对于日军战防炮兵简直就是噩梦般的距离,因为他们直接将暴露在中国守军的重机枪火力射程之内,在这个距离上,二四式重机枪可以轻易的射穿日军装备的所有型号战防炮的护盾。/p
p日军木也大队是第一个发起攻击的大队,悍野嗜杀成性的木也直男挥舞着指挥刀,率领着分成了四个波次的五百余名步兵,踏着同伴的尸体掩护炮兵向前推进。/p
p在木也大队发起攻击的同时,作为下一波次攻击的服部大队陆续的进入了阵地!这是反常的情况引起了宋雨航的注意,日本人要拼老命了!于是下令将一直隐蔽在地下室内最后的预备队,隶属于机械化骑兵团的二个重机枪连投入战斗,他要尽一切可能给予日军最大的杀伤。/p
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