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勇夺斋公房(三)(1 / 2)
p八一建军节,即使某人身在深山老林,还是不忘记要为这个节日敬礼,一个军人的敬礼。今日双更。/p
p******************************************************************************************/p
p近二日修整后,9月20日,53军各部第116师赵镇藩部首先请命,被安排到第一攻击序列,霍揆彰、周福成、宋雨航包括下面的师长、团长们都明白,为了掩护迂回部队,隘口前的吸引部队必须死命的攻口,吸引日军的注意力,否则一旦日军有所怀疑,不但攻击计划要搁浅,深入敌后包抄隘口的一师一旅也将陷入被日军两面夹击险境。/p
p天气仿佛也在帮衬远征军的第一次进攻,除了顶峰以外,山腰隘口以下的云雾全部散开了,昨天的炮击在山体上炸出了一条百十公尺的真空地带直通隘口方向,作为上山的盘条路则起伏于真空地带之中。/p
p首先,由炮群对昨天炮击时被云雾所掩盖的山腰附近进行火力覆盖,10分钟后,炮群火力转向隘口两侧阵地进行压制。/p
p作为首发部队的第116师379团呐喊着从山脚下扑了上去!紧跟着379团的是第二十集团军的工兵团,他们的任务是进行破障,并在有利位置修建攻击出发阵地,将工事逐步推向主峰隘口。/p
p赵镇藩的部署有板有眼,所属官兵各个用命,身为军长的周福成自然也有面子!/p
p集总工兵团出发后,380团也随即开始推进,他们的任务是稳固阵线,防止日军逆袭我前突部队的侧翼和后翼。/p
p379团在团长黄超的带领下奋勇突击,指挥部内的将军们都在紧张的观望,看山路远的道理他们都明白,此刻他们恨不能给部队插上两个翅膀,一下飞过去才好。/p
p二个小时后,379团的攻击部队早以精疲力竭,只有突击营的大约二百多人到达了山腰指定的区域,其余的部队散落得满山都是。/p
p宋雨航见周福成看赵镇藩的脸色不对,有心开解一下,于是一旁打岔道:“赵师长的部队很不错,山上缺氧不比平地,普通人连行走呼吸都困难,而且坡陡山峭,泥泞滑湿,这样的条件二个小时就抵达山腰预定位置,应该记上一功啊!”/p
p宋雨航微笑着看了看霍揆彰,霍揆彰也点了点头道:“确实不错,往下的距离就算是一米一米的推进,小鬼子恐怕也承受不住啊!”/p
p指挥部内的将军们又开始盲目乐观了起来,而宋雨航则把着炮队镜反复观察,大约半个小时后,379团主力与工兵团抵达预定位置,几千名中国士兵在大肆进行土木作业,山顶重炮炮击崩起的土石虽然不时落下,但是被毫无顾忌的中国士兵视为无物,很快熬头式火力点和坡沿式战壕两种适合仰攻的特色工事变出现在了山腰。/p
p霍揆彰望着已经出现大致轮廓和规模的出发阵地,欣喜的对身旁的宋雨航道:“老弟,按你所示范挖掘的工事实在太漂亮了,你这手是哪里学的?美国人?等有空,派几个教官,交交我的部队,我给你去贴薪!”/p
p宋雨航微微一笑,霍揆彰现在对于第一机械化的羡慕已经变成了对美国近乎盲目的崇拜,认为美国的东西全部都是好的,宋雨航对于这种出现在高级将领中的盲目并不看好。/p
p于是宋雨航转身正色道:“霍司令,这方法是山地旅那位来自川军团的副旅长自己琢磨出来的!美国盟友提供我们军火物资无非是让我们帮他们牵制住日军在太平洋的军事部署,一战的时候,美国和日本好得和亲兄弟一样,今天的朋友也许就是明天的敌人。”/p
p霍揆彰愣了愣,放下了望远镜,他感觉到了宋雨航的话中有话,细细回味了一下喃喃叨咕道:“谁说不是哪!这国际上的事情还真没个准。”/p
p就在霍揆彰与宋雨航小声谈论之际,负责压制的炮群也停止了射击,正在往山腰观望的赵镇藩接到了379团团长黄超在步话机内的呼号,原来380团也已经抵达了山腰预设阵地,379团团长黄想请示师长赵镇藩一下,派出三个连做品字前行,进行搜索,试探出日军前出火力配属点的火力范围和位置,为炮兵精确指示目标。/p
p赵镇藩犹豫了一下同意了黄超的建议,赵镇藩也知道他手下这位黄团长是什么脾气,否则也不会派遣他的团担任主攻团,而且这一路攻击进行的过于顺利,试探日军防御阵地中心及火力范围又是必须之行,所以赵镇藩才会答应了黄超的建议。/p
p得到了师座首肯的黄超站在手榴弹箱子上,由于缺氧的缘故,让这位东北大汉显得面部涨红,黄超扯了扯早已敞开的衣领,大声道:“兄弟们!露脸的时候到了,山顶的小鬼子们估计早就让这两天的炮火轰光了,兴许跑了就没准,一会一营加二营四连给我沿着前面的凹口两侧向南边的隘口包抄,把咱们的二门战防炮也拉上来。”/p
p赵镇藩在望远镜中一见黄超拉开的架势,气得举着望远镜的手不由自主的颤抖,黄超哪里是在试探啊!分明想是夺关冲口。/p
p经过了几个小时的休整,379团的官兵恢复了部分体力,所以进攻的队形拉得十分漂亮。/p
p身为师长的赵镇藩并没有去干涉黄超的行动,因为他知道部队一旦展开,在匆匆改变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混乱,还有一点就是埋藏在赵镇藩心底,包括赵镇藩自己都不会承认的,就是赵镇藩同黄超一样都有将隘口一鼓作气而下的想法。/p
p毕竟军人是为了荣誉而活的,如果能理解“越是艰难越向前”这句话,就能理解有些冷静严谨的职业军人往往会做出孤注一掷的举动,因为“越是艰难越向前”之后就是无尚的荣光,巨大的困难与牺牲相对的就是一战成名存青史,这是一种让军人无法抵御的诱惑。/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