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江夏渠帅(二)(1 / 2)
『PS:我尽量早一点吧,不过我家吃晚饭比较晚,而我一般又是在吃过晚饭后开始码字,所以……我尽量吧。』
————以下正文————
九月下旬,在经过了将近半个月的赶路后,江夏渠帅陈勖率军抵达召陵县。
此时他兵分两路,派麾下大将田敩、郭羲各率一万军队前往许昌,增援关朔麾下的大将项宣,而他本人则带着另一位将领朱峁,率一万军队前往昆阳,与关朔汇合。
九月二十八日,陈勖、朱峁率领一万军队抵达昆阳。
在半途中,二人得到关朔派人传讯,希望陈勖、朱峁所率的这支军队越过沙河,直抵昆阳南郊,与关朔所率的军队汇合。
收到这则消息,陈勖很惊讶地对部将朱峁说道:“看来不止身在许昌的项宣需要援助,关朔这边似乎也不好过呀……”
朱峁笑着点头附和。
二人自然看得懂关朔这道恳请的背后深意,无非就是为了给昆阳县施压,而这就意味着,关朔当前在昆阳一带的局面并不乐观。
一座县城,竟让关朔如此头疼么?
陈勖亦感觉很不可思议。
尽管感觉不可思议,但陈勖还是照办了,与麾下大将朱峁一同,率领那一万军队越过沙河,直抵昆阳县的南郊,来到了关朔驻军的营寨。
不得不说,当意识到关朔建造的营寨距离昆阳县仅五里之遥,陈勖亦感觉颇为意外,且由此意识到这边的战局可能比他想象的还要紧张。
而另外一边,关朔也得知了陈勖亲自前来的消息,心下惊诧之余,立刻带人出营迎接。
大概上午巳时前后,关朔果然见到了陈勖,他惊诧地说道:“劳烦子勉兄亲自来援,关某甚感惭愧。”
子勉,那是陈勖的表字,与义师中大多平民出身的将士不同,陈勖是寒门子弟出身——寒门即指‘庶族’,通俗地说即指小家族,哪怕家道中落、家境贫穷如同平民,但它们本质上与平民还是有区别的。
而陈勖,就出自陈郡陈县的一个小家族。
当然,自得知他投奔叛军,他的家族就早已与他划清界限了。
“哈哈。”陈勖握着关朔的手笑道:“难得看到关兄的窘态,在下又岂能错过?……玩笑玩笑,在下纯粹就是来避一避清净罢了。”
前半句话,听得关朔有些尴尬,但听到后半句,关朔立刻就醒悟过来,低声问道:“因为那许锦?”
“还能有谁?”
在与关朔一同走向营内的途中,陈勖感慨地说道:“太平道的人,仍在坚持‘速攻’的策略,主张什么‘抢占先机’……我不否认,在起事的初期,抢占先机确实很重要,但如今,随着我义师大举北进,晋国那边早已收到了失利的消息,我毫不怀疑晋国已在组织军队准备反击,值此情况,我等应当固守所占领的郡县,稳扎稳打,而不是盲目的向北进兵,搞什么‘汇兵于晋国南都’……盲目扩张,只会给晋国有机可趁。”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压低声音笑道:“那许锦仗着荆楚那边的名义一日日来烦我,我倍感困扰,是故来关兄这边避一避清净。”
不错,派遣援兵一事,本无需陈勖亲自出面,他之所以亲自率军前来,无非就是要避一避那位名义上的‘江夏渠使许锦’罢了。
或有人以为,那许锦既然是‘江夏渠使’,那他肯定是与陈勖一边的,但事实上却不是,许锦那个‘江夏渠使’,说白了,是那于荆楚立国的‘新楚’派来联络、监督陈勖的专使,相当于监军。
事实上如今的新楚义师,大抵可分为‘荆南’、‘江中’、‘江东’三块区域。
其中,荆南即指荆楚,它是新楚的立国之地,也是起义军最早祭起‘反晋’旗帜的地方。
新楚立国之初,原本打算两路并进,一支向北、一支向东。
于是晋国分别派了两位将军来遏制,即‘驻南阳将军王尚德’,与‘驻江夏将军韩晫’,打算在南阳、江夏两块遏制新楚势力的发展。
至此近几年,南阳、江夏,依旧是新楚义师与晋国军队的主要作战地点。
而这,也正是江东义师实力最弱的原因——因为新楚无力在继南阳、江夏之后,开辟第三战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