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商机(2 / 2)
此后日本一直左右中国宣战的权利,直至1917年,这也使中国因参战太晚被外国人讥笑为“坐享其成”。战后巴黎和会上耻辱一幕,除了国力孱弱外,未尝不有中国政|府反应太慢之过。如果中国能够顺利地把烟草“打入” 欧洲战场,这种和弹药、食品、药品同为军需的东西完全可以代表中国对协约国的贡献!
要知道战壕里的生活随着战争的漫长而越来越枯燥,特别是马恩河战役之后,西线作战的双方都开始修筑战壕以长期对峙,从而转入阵地战。在无数大炮和密集机枪的夹缝中,任何一方的冲锋都注定是损失巨大的,这样普通士兵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在战场休憩中美美地抽一支烟然后从容战死,是美国大片不朽的主题,正是这一点让张汉卿发现了商机。
“比利时士兵烟草基金会”一直向美国公众发起呼吁“前线士兵对烟草的需求量超乎我们的想象,烟草是战壕里的士兵最为渴求的一种安慰…”在他们的计算中,每个装着烟草的包裹价值25美分,包含50根卷烟、一大包烟叶、一盒火柴。
25美分价值几何呢?这个要从物价比起来才有意义。当然,因为此时的银元还是很有消费力的,按照一克黄金、5美元与9银元等值的比例,大致可以得出等价于银元45分。
一块银元的此时的购买力为几何?据比较可靠的研究,大概可以换算为30斤大米。不过这个数字和现在比较是不公平的,因为此时一亩地的收成也只有百十斤。换句话说,在欧洲十包这样的卷烟的价值,等同于中国一亩地的产出,利润可想而知。
在北方,从奉天到热河,种植了数不清的烟草。这些烟草,在正史上正是张作霖扩军抢地盘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中国成为烟草大国的写照。虽然知道烟草的危害,力量处于萌芽状态的张氏父子绝对不会为了所谓长远国运而禁种烟草,相反,在张汉卿的规划里,烟草行业本就是提升张家财富的重要一环。
民国之前中国人大都抽旱烟、水烟等,民国后卷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品牌:国产老字号“老刀”牌、英美公司1914年的新秀“三炮台”牌、创建于1919年的哈德门牌、瞄准女性市场的仙女牌、百年老店大前门牌…这时候的香烟品牌推广已不下于后世,像“三炮台”牌的广告是“三炮台,今之名烟;刘关张,古之英雄”、大前门的广告是“大人物吸‘大前门’,落落大方”。
有世界烟草大国的底蕴怎能让欧美专美于前?张汉卿有信心使中国的烟草事业迈向新天地。就是没有行销欧洲的创意,重整烟草业也是张汉卿振兴奉天经济的第一棒。至于负疚感,抱歉,张汉卿就是不做,这些品牌还是会树起来,再说张学良正史上连大烟都吸过,香烟算什么。
收购烟草不是问题,建设制烟厂难度也不大,只要能卖个好价钱。顺带的火柴工厂也能造起来,毕竟是民生物品,就是内销的市场也足够大了。此时,和重工业一样,中国的轻工业也极其落后,火柴、煤油、脸盆这些民生物品基本上被外国人垄断,名曰“洋火、洋油、洋盆”…振兴中华之路,任重而道远。
当然,能有机会把祸水西引,还能卖出高价是张汉卿的期望。所以,有没有机会借助于蔡锷的人脉把东北烟草销出去,张汉卿当然要尝试下。
“这个可以尝试下,我的老师梁启超和英美驻华官员有些交往,或许能够搭桥;另外方震也许有些办法,毕竟他在德国留过学,万一协约国谈不拢,和同盟国谈成也一样,反正德军也需要。”蔡锷毕竟军人出身,干脆果断。
蔡大将军的人脉确实不是盖的,他在其后很快通过关系联系上了法国、比利时等国在华公使,让他们首先享受到了来自中国北方的物美价廉的烟丝。张汉卿更通过张作霖安排了谈判人员,许诺以更优惠的价格供应联军香烟、烟丝、烟枪和烟袋。
在三个月的拉锯谈判期间,同样具有敏锐经商头脑的张作霖紧抓张汉卿递过来的摇钱树,利用私人资本在奉天建了一座后来在东北乃至中国都是最大的卷烟厂----奉天卷烟厂,接连打出几个品牌:专供高档人士的“中华”、大众品牌“长城”、输往欧洲的“胜利”。
从1915年底到1918年底战争结束的三年期间,奉天卷烟厂光向欧洲运送了总计3000万根香烟、200万包烟丝、以及多达4万之多的烟枪和烟袋,获利高达百万银元之多。在国内,超过1000万包烟丝和1000万根香烟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全国的角角落落。之所以出现香烟的销售量国外远超国内的情况,实在是因为国人太穷,消费不起含纸的高档货,但烟丝的销量还是说明中国烟草行业的发展后劲十足。
当然最终因为禁运的原因,德国军人们没有享受到来自中国的馈赠,这是一个遗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