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接收上海(下)(2 / 2)
但是张汉卿是希望扶持民族资产阶级的,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一线为中心的东北经济圈是以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北京—天津经济圈因一是首都,天津又是各国租界集中地,故而为没落、退职、下野的各地军阀栖身营造了安全的环境,充盈的资金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只有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上海,得天独厚,以贸易发达和民族资产阶级汇聚著称。
这三个圈子在后世也是达成中国经济腾飞的三驾马车,于此时更在全国布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国家化治是乱局的需要,但当国家强大后,计划经济是远远赶不上市场经济的,要不然中国后来也不会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既然如此,适当扶持、鼓励、引导民族资本家为我所用,少走弯路就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了。
他在盘算江浙财团,人家也在研究他、眼睛瞄着奉系。
原本奉系只是盘踞在东三省、最多到达关内的京津一带,与上海还差着十万八千里,所以极少有人烧冷灶,他们烧得是国民党孙中山这把火。
不过时过境迁,当人民党异军突起活跃在民初的政治舞台上时,特别是奉系以摧枯拉朽之势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后,很多人的眼睛都盯到了这块肥肉。
资本是敏感的,资本也需要附血,眼看着人民军主导全国之势已不可免,不少人开始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手段与人民党牵线。
早在人民军入主安徽时,以虞洽卿、王一亭、吴蕴斋等人为首的江浙财力头面人物就决定抢先进行感情投资。他们集合上海一些主要同业公会、商会,成立应变组织----上海商业联合会,并从银行、钱业两同业中为张汉卿借垫八百万元的军事经费,使人民军在远离北方基地时能够在财力上不致捉襟见肘,此一举动也为他们现在与中央政|府形成良好的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人民党中央调查部也及早把触角伸到了这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华东这个重镇怎么能不用心呢?不说统战的必要,就是防止糖衣炮弹的腐蚀,张汉卿都需要好好地了解这里。
说到这,张汉卿十分敬佩一个人:陈布雷。
他的老家在浙江慈溪,在上海工作多年,方方面面都会有不少的关系。他现在身居高位,是人民党的喉舌、手握大权、深得自己信任,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的亲友殉过哪怕一次私情。上海头面人物多次找到他想递话,都被他公事公办地打发。
无怪乎老蒋曾经赞扬他“当代完人”。人民党内的同志如果都像他这样,何止会统一中国,完全可以控制世界!
还有两位上海的老朋友,张汉卿很早就派人联系上了:一位是王亚樵,另一位是杜月笙。他们现在已经是上海滩黑暗势力的代名词,上海能否稳定,他们也有一定的分量。
不是担心他们会与人民军作对,恰恰相反,张汉卿是怕他们看不清形势站立在他们的对面从而成为人民党入主上海后的打击对象。在奉系最艰苦的时候,他们两人给予的帮助可以用雪中送炭来形容,无论如何,他们对奉系有恩。
杜月笙,很巧妙地“资助”了奉天兵工厂的起动资本,还挽救了韩麟春、杨文凯的命运,对奉系的崛起功不可没。
王亚樵就更不用说了,枪下饶并救了张汉卿一命,又无私地帮助了韩、杨两人,还帮自己找到了最可欣慰、已成为文治左膀右臂的陈布雷先生,功莫大焉。
张汉卿是个恩怨分明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且对此等江湖人,你给足了他面子,回报是立等可期的。
两人原本与奉系素有渊源,张汉卿又递话,肯定不会行螳臂当车之举。他们信誓旦旦地对来人说:“我们别的不行,维持市面稳定、代使税收之劳还是可以的。请少帅放心,上海不会乱!”
维稳、收税,本来就是政|府的事,亏他们还能够理所当然地拿来邀功。也由此可见,治理上海不是件很容易的事。02
↑返回顶部↑